從書中走向現實:一位日本學者的中國戈壁科考之旅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題:從書中走向現實:一位日本學者的中國戈壁科考之旅
中新網記者 蘇婧欣
“把一億年前的化石握在手里時,時間好像在我的手心里靜止了。”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一間滿是化石的研究室里,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木村由莉回憶起首次觸摸化石的感動。
北京奇遇
今年是木村時隔近十年再到北京進行學術交流,就在出發(fā)之前,她為此行規(guī)劃了一個特殊目標——拜訪一家中國出版社。
木村指著《化石偵探》告訴記者:“去年我聽說這套書將引進中國,非常驚喜?!薄痘瘋商健肥怯扇毡咀骷腋呤颗c市創(chuàng)作、漫畫家吉川豐繪制的化石科普讀物,木村是這套書再版時的學術顧問。
《化石偵探》于1988年在日本首版,但因部分內容過時而絕版;后經木村修訂,2022年在日本“重獲新生”,并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在今年引進中國。木村說,這套書不僅是她立志成為古生物學者的契機之一,也是她與中國結緣的起點,所以中國引進版的用心讓她有了當面致謝出版社的想法。
不懂中文的木村在郵件聯系未果后本想直接登門拜訪。不過在此之前,她偶然在北京的一家書咖發(fā)現了該社書籍,而店員恰好會講日語并告知她這家出版社的人員此前剛好來過并留下了聯系方式,“沒想到最后竟通過這種方式對接成功,太奇妙了?!?/p>
從書中走向現實
木村幼時曾在恐龍展上得到一小塊化石,“把一億年前的化石握在手里時,時間好像在我的手心里靜止了?!鄙闲W后,她在圖書館發(fā)現《化石偵探》,對其愛不釋手。這些經歷讓她向往成為一名古生物學者。后來她致信日本古生物學家富田幸光尋求職業(yè)指導,并依建議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相關專業(yè)。
《化石偵探》第二卷講述了美國學者在中國戈壁發(fā)現恐龍蛋化石的故事,這是木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也讓她把“戈壁”記在了心上。
“大學時有一個在戈壁的科考合作項目詢問我是否參加。”木村說著,突然做出課堂上舉手的動作:“我要去!我在書中讀過‘戈壁’?!?/p>
2004年木村首次抵達中國內蒙古的戈壁,這次經歷讓她堅定了成為古生物學者的決心?!爱敃r中國考察隊里的女研究員很多,讓我很感動?!蹦敬逭f,當時在日本提起古生物學者往往會被等同于“男性”,所以她一直對未來存在顧慮,可來到中國后她確信“女人不僅能成為研究員,還能干得很好”,這讓她備受鼓舞。
后來她留學美國,并在2009年通過中美合作項目再次來到內蒙古戈壁。這次,木村取得了重要學術突破,她通過化石發(fā)現了蹶鼠屬新種,不僅延長了該物種的地質歷史,還推翻了蹶鼠祖先從北美遷徙到亞洲的長期假說。
當初那個在書中讀戈壁科考故事的女孩,終于在這片土地找到了自己的“寶藏”。
島與陸的化石對話
談起中日兩國在古生物領域的交流合作,木村說,日本列島曾與歐亞大陸相連,許多物種遷徙至此,后因島嶼與陸地分離有了新變化。
“我們通過分析化石推測古生物的模樣,但由于日本多地震、火山活動頻發(fā),很難有完整化石保存下來,所以我們很重視對其他地區(qū)的相似動物化石的研究,特別是中國的動物化石,因為它們可能是日本動物的祖先”。木村說,如果中國學者想研究動物在島上的變化,那么日本化石能提供更多信息,“這種合作關系對雙方有益,大家通過互補發(fā)現新成果”。
“我學生時代在中國結識的朋友現在也大多成了研究員,大家的關系一直很好?!边@次木村還帶著學生一起來了中國,那是一個研究大象的日本女孩,初見時很靦腆,但介紹起研究內容時卻很健談,與中國研究室里的其他年輕人相處得很融洽。
木村期待未來能經常來中國交流,若有機會她還想去中國的另一處“化石寶庫”云南省看看。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當大家回顧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時,會發(fā)現曾有許多動物在‘自家’附近來來回回,我們的時代也因此而形成。”(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2日 20:57:37
- 2025年04月02日 16:40:09
- 2025年04月02日 14:59:02
- 2025年04月02日 14:58:12
- 2025年04月02日 1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