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沙海綠洲民勤:節(jié)水從傳統(tǒng)管控向數字管水跨越
中新網蘭州3月4日電 (馬愛彬)“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水資源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全天候、高精度監(jiān)測管理。”3月初,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七干灌區(qū)智慧水利調度中心,民勤縣七干灌區(qū)水利站站長景積欽緊盯電子屏上更新的灌區(qū)測控點機井用水量數據,并和同事實時核對。
民勤縣七干灌區(qū)智慧水務信息化管理平臺集成了信息采集、用水管理、水費征收、防汛抗旱、工程巡檢等功能,以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高效調度為核心目標,以數據為關鍵驅動力,成功實現了灌區(qū)管理的“一張圖”模式。

據景積欽介紹,推廣應用智慧水利,為水資源高效配置、科學調度、污染防控及災害預警提供技術支撐。能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提升水質安全,還能增強防洪抗旱能力,促進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
此外,為全方位提升用水戶體驗,民勤縣七干灌區(qū)智慧水務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功能拓展上實現重大突破,將平臺上豐富且實用的各類功能,無縫遷移至移動端。
“在手機App或公眾號界面中,設有專門的板塊,只需點擊對應圖標,便能以清晰的表格和圖表形式查看自家機井的詳細信息,包括機井位置、運行狀態(tài)、實時流量等關鍵數據。”民勤縣高標準農田種植戶謝新仁介紹說,用水戶還可以通過“實時用水”功能,精準掌握用水情況,用水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一目了然,讓用水動態(tài)盡在掌握,真正實現了用水管理的便捷化和智能化。

民勤縣是全國著名的沙漠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交匯地帶,屬于典型的荒漠綠洲過渡區(qū)。該縣生態(tài)地理特征獨特,氣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僅約120.8毫米,最大蒸發(fā)量卻高達1019.8毫米,水資源極度匱乏,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
近年來,民勤縣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創(chuàng)新推行水資源遠程在線管理系統(tǒng),以在線監(jiān)控、精準計量、信息共享、多方共治,達成水源地至水龍頭全鏈條自動運作、水務控制室到百姓手機全天候在線、線上預警及線下反饋全方位服務。
“在資源型缺水地區(qū),節(jié)水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管控手段,而是依托互聯網與數字技術,開啟一場以智慧化為核心的深刻變革。”民勤縣水務局副局長趙興彥表示,依托“端-邊-云-數-智”等前沿技術打造的水資源遠程在線管理系統(tǒng),已實現從工程治水向數字管水的跨越。該系統(tǒng)通過精準計量、實時監(jiān)控和智能調度,使水資源的管理、維護和服務等環(huán)節(jié)形成正向循環(huán)、良性遞進,讓每一滴水與“云端”互聯,發(fā)揮最大效用,同時也讓民眾享受到“數字+”帶來的便捷。

談及下一步規(guī)劃,趙興彥說,將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對海量水資源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精準預測用水需求與水資源變化趨勢,實現更為科學合理的水資源調配,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2日 20:57:37
- 2025年04月02日 16:40:09
- 2025年04月02日 14:59:02
- 2025年04月02日 14:58:12
- 2025年04月02日 1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