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北廣西工程”加快建設 為廣西與東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陳秋霞)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鄧長球近日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表示,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環北廣西工程”)已進入全面建設高峰期,廣西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使其發揮效益,為廣西與東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廣西河流眾多、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環北廣西工程作為中國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是廣西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可為近1400萬人提供可靠供水水源。
環北廣西工程6條干線和12條支線已實現全面開工建設。截至2025年2月15日,環北廣西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4.24億元人民幣,多個關鍵節點目標提前實現,賓陽大莊支線實現啟用通水,成為環北廣西工程首個建成通水并提前發揮效益的項目。
2025年是環北廣西工程全面加快建設的關鍵之年,全年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工程6條干線和12條支線全線施工,西津、田里、靈東等7座泵站全面開工建設,4個先行建設項目基本建成完工,TBM進洞始發掘進施工,力爭完成隧洞開挖掘進約12公里,管道埋設安裝約75公里。
如何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鄧長球表示,在工程建設方面,建設數字孿生工程,構建智慧環北廣西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實現資料數字化、監測監視信息化、監控自動化、管理決策智能化、工程場景可視化。
在工程運行方面,加快建立環北廣西工程供水價格形成及調整機制,為環北廣西工程良性可持續運行做好頂層設計。
在科技創新方面,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南方多水源地區多投資渠道供水工程水價形成機制及定價策略、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多目標約束多水源協同配置與智慧調度等11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先進設備先進工法,提升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
鄧長球表示,環北廣西工程對廣西環北部灣地區意義重大。一方面,環北廣西工程輸水線路總長度491.1公里,可滿足南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等34個產業園區及重點企業的用水需求,為廣西環北部灣地區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基礎。到2035年、2050年,環北廣西工程新增工業供水量將分別達到3.82億立方米、5.63億立方米,將極大地推動中馬欽州產業園等臨港經濟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加強與東盟臨港產業的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另一方面,環北廣西工程可恢復改善130萬畝灌溉面積,新增糧食產能超20萬噸,將為廣西與東盟開展廣泛的農業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有力支撐特色農業的發展。
此外,環北廣西工程通過退還南流江、欽江等主要河流0.76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量,退減北海等地1.59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有效改善河湖及城鄉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生態友好型產業落地生根,還將為廣西與東盟國家在生態領域的合作提供寶貴經驗。”鄧長球說。(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3日 10:14:47
- 2025年04月12日 20:47:56
- 2025年04月12日 20:41:50
- 2025年04月12日 19:38:18
- 2025年04月12日 18: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