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城市“邊角料”空間 地鐵站里打羽毛球 屋頂上踢足球
春暖花開,正是出門活動的好時候。為了讓居民們更加方便地運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見縫插針”地利用各種邊角地、閑置地改造成居民們的運動角、生活角。比如,高架橋下建起了籃球場、社區夾縫中出現了口袋公園、廢棄廠房改造成了健身場所等等。這些城市空間的改造雖然微小,卻和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息息相關。在深圳市,無論是地鐵站還是工廠的樓頂,空間都被盡可能地利用起來改造成了運動場所。
地鐵站里打羽毛球 通勤運動兩不誤
在深圳市黃木崗地鐵站的負一層,這三塊羽毛球場地是上班族們經常光顧的地方。不用出地鐵,就可以約上同事朋友揮拍打球。
市民 孫先生:你路上的時間節省了就可以再多打半個小時,現在可能一周能打到四五次了。而且地鐵站里很寬敞很舒服,這個形式還挺不錯的。
這家運動館是深圳市首個地鐵站內的運動館,這處空間原本是負一層出行通道交會的閑置區域。去年10月底,深圳地鐵將這片長120米、寬28米的廊道轉化為可容納三塊羽毛球場加兩塊網球發球練習場的復合運動區。這種“地鐵+運動”的模式,正好滿足了上班族想用碎片化時間健身的需求。
黃木崗地鐵站運動場館工作人員 何娉婷:通過線上問卷以及走進周邊社區和居民面對面交談這種方式,我們發現周邊的居民對羽毛球就特別感興趣,哪怕是小區樓下的一小片空地他們都可以打起來,因此我們就果斷增設了三片羽毛球場。
地鐵站里的球館不僅交通方便,還不受天氣影響。在采光上,球館利用地鐵站原本的中庭天窗結構,場地80%的日間照明可以依賴自然光。這種空間改造模式不僅迎來了客流,還大大節省了場館的建設成本。目前,這家運動場館營業時間是早上8時至晚上10時,羽毛球場的日均訂場率接近90%。
市區寸土寸金 在房頂上想辦法
除了在地鐵站內想辦法,房頂也存在著很多可以利用的邊角空間,特別是像深圳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向天空要空間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福田區和光明區,一些體育運動場所就建在了這樣的房頂空間上。
福田區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區,這個占地7.6萬平方米的生態體育公園就建在福田水質凈化廠的屋頂上。在寸土寸金的福田區,想要找到一塊面積較大的足球場并不容易。而這個屋頂上的運動公園,建成了2個標準足球場、4個8人足球場和2個5人足球場。“屋頂踢球、屋內處理污水”的巧妙設計讓這塊地“見縫插綠”,把更多的城市空間還給了市民。
市民 平先生:我覺得足球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小孩子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可以交朋友。在學習之余也是一個很好的放松方式。
市民 付先生:其實老人都還挺喜歡來,這里感覺比較舒暢。
據了解,自2021年9月11日這個生態體育公園正式開園以來,“屋頂上的足球場”累計接待市民超300萬人次,先后舉辦足球賽、全民健身節等賽事活動約1700場次。
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人員 傅東陽:我們現在提倡利用城市空間的“金邊銀角”閑置空間,向公園、樓宇、學校、市政設施要空間,我們叫發揮空間潛力突破建設思維,來解決市民群眾“健身去哪兒”的問題。
污水處理廠的屋頂變身足球場,而在光明區,深圳地鐵在6號線長圳車輛段的地鐵列車檢修庫樓頂建成了一座運動中心,它夾在小區居民樓和企業員工宿舍的縫隙中,有三塊網球場地和三塊籃球場地。
市民 王先生:原來沒有運動場,去外面比較遠比較麻煩,所以一直沒有運動。自從這邊運動場開業后,比較方便,然后就一個星期運動兩次這樣子。
記者從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了解到,深圳市擁有約2億平方米的屋頂存量空間,這為城市進一步挖掘空間立體復合使用、拓展文體活動空間等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空間資源。對此,深圳市還印發了《深圳市城市第六立面提升設計導則》,所謂“第六立面”,主要包括建筑屋頂、立面、周邊場地、開放空間等元素,提升第六立面,是多元化探索城市空間的一種方式。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二所副所長 李理:我們叫作第六立面提升計劃,在去年其實就已經完成了首批試點,大概有20個片區,我們做這些事情也是有利于生態,有利于我們城市文化的延續,也有利于我們產業經濟的這樣蓬勃的發展,探索一種更先進的城市文明的這樣的一種路徑。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
- 2025年04月18日 1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