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特色農業多點開花 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中新網濟南3月18日電(王采怡)初春踏入濟南市萊蕪區苗山鎮紫光生態園的白花丹參育苗區,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苗山鎮以砂質土壤為主,通氣性好,氣候溫潤,為白花丹參生長營造了絕佳環境。這種自然條件下產出的白花丹參,丹參酮、丹參素等成分含量高,藥用價值顯著。
“多年來,我們積極引入前沿種植技術,與專業科研團隊緊密合作,從品種選育的源頭到田間管理的各個環節,始終朝著科學化、規?;N植方向發力,全方位保障白花丹參的品質?!弊瞎馍鷳B園負責人介紹。
如今,借助“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萊蕪區苗山鎮的白花丹參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帶動農戶創收過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如此,當地還依托白花丹參,開發出白花丹參茶、白花丹參飲片等系列保健產品,年產值達800萬元。

上述實踐是山東發展特色農業的一個縮影。近些年,山東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邁向全面振興。
走進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向陽村草莓基地大棚,成熟的草莓綴滿溝壟,在綠葉白花間更加醒目。
“合作社負責收購零散戶種植的草莓,集中打包銷售到外地,每天最多能收三四萬斤,種植戶的草莓不愁賣?!臂俺强h愛青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范愛波介紹,“村社合一”讓該縣近萬畝的草莓種植產業實現了集中銷售,成功帶動當地1500余戶農民致富。
近年來,郯城縣因地制宜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從最初零星種植發展到規模種植,從單一農戶到成立草莓產業協會,從單一銷售模式到形成集鄉村旅游采摘、冷儲、電商銷售于一體的草莓產業服務鏈,“小草莓”成了“大產業”。
在菏澤市單縣浮崗鎮大壩林莊村210畝黃金維納斯蘋果園里,果農們正手持銀剪穿梭林間,對每棵果樹進行整形、修剪和拉枝,為春季花芽形成、發育打下良好基礎。一棵棵果樹經過修剪,身姿逐漸“挺拔”,顯得更加“精神”。
“我們采取‘緩勢修剪法’,通過調控主枝開張角度,將直立生長的營養枝轉化為水平生長的結果枝,就像給果樹疏通‘經絡’,既保證樹體通風透光,又能實現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科學轉化?!奔夹g指導員馬云生介紹說,該果園運用這套技術體系,2024年畝產突破5000斤,帶動周邊2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2萬余元。
近年來,單縣浮崗鎮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種植產業,積極推動農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以特色產品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在菏澤市鄄城縣古泉街道何橋村,種植戶馬法峰最近常在大棚里忙碌。一個個飽滿圓潤的西紅柿掛滿枝頭,在綠葉的掩映下長勢喜人。馬法峰說:“我今年建設了4個西紅柿大棚,不愁銷路。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們種菜的積極性更足了。”
近年來,鄄城縣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古泉街道著力打造以何橋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種植示范區和以西閆莊、陳莊為中心的露地蔬菜栽培基地。目前,古泉街道種植的蔬菜正陸續銷往濟南、天津、上海等地。
3月以來,氣溫回暖,走進聊城市陽谷縣閻樓鎮閻胡同村黨支部合作社的鵪鶉養殖基地,在新建成的養殖大棚內,一只只毛色灰褐、體型圓滾的鵪鶉競相啄食,全自動撿蛋系統設備不停運轉,一箱箱鵪鶉蛋正準備銷往各地市場。鵪鶉住上了12層的“樓房”,自動喂料、自動清糞、自動撿蛋等設備快速運轉。

近年來,陽谷縣運用工業化理念和全產業鏈思維發展農業,探索出一條獨具陽谷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跋乱徊剑覀儗⒘⒆愕胤阶匀毁Y源稟賦,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做優做強農業品牌,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貢獻陽谷力量?!标柟瓤h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貴民說。(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6:25:11
- 2025年04月03日 06:17:59
- 2025年04月03日 05:57:45
- 2025年04月02日 20:57:37
- 2025年04月02日 16: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