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大觀”走進云南石屏 金鳥銀鳥飛起來
中新網昆明3月28日電 (黃興鴻)云南民歌大家唱。28日,民歌大觀第32期“金鳥銀鳥飛起來”云南經典民歌音樂分享會走進“中國原生態歌舞之鄉”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海菜腔的傳承人李懷秀、李懷福姐弟等傾情獻唱,帶領觀眾領略精彩絕倫的民族歌舞,感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州西北部的石屏縣,歷史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獨特,是久負盛名的“豆腐之鄉”“楊梅之鄉”“中國原生態歌舞之鄉”,彝族海菜腔、煙盒舞、花腰女子舞龍等享譽海內外。
“啊……咿……我們難逢難遇么,又來歡歡喜喜唱玩了……歡歡樂樂唱起來,沒帶鮮花和好酒,唱唱彝族海菜腔,表表我們彝家情。”本期民歌大觀,在李懷秀、李懷福的《金鳥銀鳥飛起來》中拉開帷幕。真假聲自然結合,時而高亢激昂、時而悠揚婉轉的歌聲,飄蕩在異龍湖上空。

李懷秀1977年出生于石屏縣龍朋鎮,自小就喜歡民族歌舞,12歲時跟當地民間藝人學習海菜腔。13歲時,她到作曲家田豐教授在昆明辦的民族文化傳習館學習,師從多位著名的民間歌手。通過努力,李懷秀掌握了“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三腔)的唱法,也掌握了石屏彝族民間煙盒舞的數十套跳法。此外,她還學會彝族花腰支系的數十套歌舞及哈尼族、納西族、佤族、怒族、藏族等民族的部分歌舞。
此后,李懷秀不斷成長,在多項賽事中獲獎,多次出訪美國、法國等40余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海菜腔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現在,她是紅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團一級演員、云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姐姐特別疼我,演出回來總會給我帶好吃的好玩的,那時我就想,要刻苦學習海菜腔,帶著民族歌舞到各地演出。”小李懷秀6歲的李懷福稱,姐姐是她的親人、老師,也是舞臺上最默契的搭檔。
李懷秀稱,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田豐等恩師的栽培。為保護、傳承好民族歌舞,2011年,以姐弟倆名字命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成立,并在昆明藝術職業學院、石屏龍朋鎮老街、石屏古城三地開展非遺傳承教學,舉辦480余期培訓,覆蓋24000余人次。

“我和弟弟就像歌里的金鳥、銀鳥,飛出了大山。”李懷秀坦言,令她更為開心的是,傳習所已培養海菜腔、煙盒舞、酒歌、民歌、花腰歌舞等民族民間歌舞專業人才2000多人。他們成為一只只金鳥、銀鳥,飛向四海,活躍在全國各地文藝隊伍中,為民族文化傳承發揮作用。
本期民歌大觀,李懷秀、李懷福還聯袂演唱了《白話樂》《今天日子好》等多首作品,孔蓮波獨唱《我在石屏等著你》,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石屏縣文化館的演員合作演繹《鳳舞龍飛》等。
“民歌大觀”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動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主辦,旨在通過向海內外受眾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打造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推廣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國文化交流推廣的優質載體,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自2022年推出至今,全網播放量已逾4.4億次。(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6日 16:15:48
- 2025年05月06日 15:06:25
- 2025年05月06日 14:25:41
- 2025年05月06日 11:12:57
- 2025年05月06日 1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