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失信記錄修復、網購誠信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23項舉措發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了23項政策舉措,涉及構建覆蓋各類主體的社會信用體系,主要包括政務信用、經營主體信用、社會組織信用、自然人信用以及司法執法體系信用的建設。
失信與否的標準,誰來定?

《意見》明確,要強化對守信行為的激勵,對失信主體依法依規開展懲戒,設定失信懲戒措施、確定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設列領域,必須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性文件為依據,其中涉及設定對信用主體減損權利或增加義務的措施,必須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如果失信,將受到哪些影響?

《意見》明確對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在申請政府資金、享受稅收優惠、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評先評優、公務員錄用遴選調任聘任、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或禁止。
征信有過不良記錄,將一直受影響嗎?

《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鼓勵失信主體主動糾正失信行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統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復的渠道,優化信用修復規則,對完成修復的信用主體,應當及時停止公示其失信信息、將其移出相關失信名單,并依法依規解除相關失信懲戒措施。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章政:未來的信用體系建設,應該在聯合獎懲,包括在紅黑名單制度、承諾制度,甚至在信用的修復制度方面,都要做出更多、更完善的工作。
什么是專項信用報告?
目前,在行政審批、招標投標、企業融資等領域,經營主體需到多個行政管理部門開具各類有無違法違規記錄的證明,大大影響了企業辦事效率。一些省份依托信用信息平臺網站,開展了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改革,實現“一份報告替代一摞證明”和“一網通辦”,很受企業和群眾歡迎。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作用,全面推進“信用代證”,助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

我們的信用信息安全嗎?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都遵從保障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這個基本前提,堅決防止出現過度采集信息,以及違法違規泄露、處理、出售、使用信息等情況。為此,《意見》提出,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權責任追究機制,明確信息傳輸鏈條各環節安全責任。嚴格落實安全保護責任,規范信用信息處理程序。
網購、直播帶貨誠信問題怎么管?

《意見》提出,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和平臺企業經營信息的共享,引導平臺企業建立平臺內信用管理制度和平臺間失信聯合約束制度,根據平臺內商戶信用狀況實施差別化的管理和服務,為守法誠信經營主體提供更多優惠便利,對違法失信經營主體在平臺規則內予以限制。加強對網絡主播、自媒體、網絡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MCN機構)等信用監管。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17:06:14
- 2025年04月03日 15:42:34
- 2025年04月03日 15:08:46
- 2025年04月03日 14:58:31
- 2025年04月03日 14: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