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個省級覆冰野外觀測研究站在瀘定正式揭牌
中新網成都4月10日電 (劉忠俊 黃帥 周舒)4月10日,四川首個省級覆冰野外觀測研究平臺——“二郎山高原過渡帶電力設施覆冰與安全”四川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二郎山野外觀測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正式揭牌,標志著我國電力氣象研究邁上新臺階。

據了解,二郎山野外觀測站由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能建旗下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建設。二郎山野外觀測站始建于2001年,選址瀘定縣海拔3400多米的二郎山脈,是我國目前連續運行時間最長的高海拔覆冰觀測站。主站布設有地面氣象觀測場、“L”型10米高雨凇塔、“I”型25米長雨凇塔、覆冰自動觀測儀、超聲波雪深探測儀等覆冰氣象觀測設備。同時,在周邊不同海拔及微地形微氣象特征突出位置延伸建設8個觀冰點,形成"一站多點"的立體多維覆冰觀測體系。
二郎山野外站年平均覆冰過程超30次,最大覆冰厚度達90毫米,雨凇、霧凇、混合凇等各種覆冰類型俱全,每年覆冰期長達3個月,堪稱"天然覆冰實驗室",為捕捉西南高海拔地區覆冰現象、揭示成冰規律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數據。依托24年觀測數據,科研團隊圍繞輸電線路防冰抗冰關鍵技術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已逐步形成了覆蓋機理研究、觀測預測、工程設計、災害防治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相關科研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等重要輸電工程設計建設,并經受住了2023年極端冰凍災害考驗。
當前,二郎山野外觀測站正聚焦川藏高原過渡帶典型氣候特征、大氣近地層內覆冰厚度梯度變化規律、西南山地特重冰區覆冰形成機理及微物理特征等難題,科研團隊聯合國內電力和氣象領域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加速建設覆蓋"基礎觀測-試驗研究-仿真模擬-設計應用"全鏈條的國家級電力氣象創新平臺,填補電力工程氣象參數國際標準空白。
此外,二郎山野外觀測站還將積極推進數據共享和觀測設施開放服務,為區域內公路、鐵路及新能源設施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有效提升工程抗災設防等級。同時,補充完善偏遠山區氣象監測體系,提升高原復雜地區暴雪、冰凍等氣象災害預報準確率,為農牧林業生產調度等民生經濟活動提供決策支撐。(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3日 19:45:22
- 2025年05月03日 17:54:09
- 2025年05月03日 16:02:25
- 2025年05月03日 15:04:13
- 2025年05月03日 1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