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能兼顧“一老一小”的家政員挺難找,咋解決?

        能兼顧“一老一小”的家政員挺難找,咋解決?

        2025年04月11日 07:45 來源:工人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養老護工不會科學育兒,育兒嫂照顧老人“力不從心”——

          能兼顧“一老一小”的家政員挺難找,咋解決?

          業內人士呼吁,建立“一證多能”認證體系,推動社區服務融合破局

          閱讀提示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與“三孩”政策疊加,“一老一小”家政服務需求激增,家政行業正從勞力型向技能型轉型。然而,“能兼顧兩者的家政員實在難找”,專業壁壘高筑、培訓流于形式、薪資與年齡等限制因素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業內人士建議,推動家政與社區養老融合,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

          為老人叩背、排痰、吸氧、準備餐食、整理收納……4月9日晚10點,河北52歲的護老家政員黃阿姨結束了當天的工作。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母嬰護理類和養老護工類的“一老一小”家政服務訂單需求旺盛。然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能兼顧兩者的家政員實在難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家政行業需求升級,從業者面臨怎樣的挑戰?應該如何提升技能?記者展開了采訪調查。

          需求升級與技能短板并存

          “阿姨能幫忙帶娃做飯,但照護老人實在不會。”河南付女士的困擾,折射出當下家政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付女士請的家政員耿阿姨從業7年,日常可同時照料兩名2~3歲幼兒,并完成家務與三餐。但若要兼顧照護老人,耿阿姨對記者坦言“力不從心”。

          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對育兒服務提出“科學育兒”“應急醫療”等需求。天津的李女士曾花費數月尋找高學歷育兒嫂,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最終決定辭職帶娃。“家里的阿姨只能照顧老人起居,對怎么科學育兒完全不了解,實在是找不到兩者兼顧的阿姨。”李女士說。

          家政員的業務水平也難以滿足期望。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發現,消費者反映家政人員“整體素質較差”的占22.2%。記者在“黑貓投訴”輸入“家政”詞條,查詢到7000余條相關投訴。“說是培訓,其實就是講講注意事項。”黃阿姨從事護老家政16年,回憶起2009年入行時的家政公司培訓,她直言“浮皮潦草”。彼時,公司僅教她“下戶前檢查行李”“要走提前一個月打招呼”等基本規矩和禮儀事項,專業技能則是靠百度搜索和臨床經驗積累。

          這一矛盾背后是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億,0~3歲嬰幼兒超3200萬,“一老一小”照護需求呈現“規模大、多元化、持續性”特征。隨著城市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家政服務業需求急劇增長,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發展。據統計,家政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而實際市場需求高達5000萬人,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更是緊缺。供給不足是限制家政業發展的主要難題。

          “隔行如隔山,哪能兩頭顧”

          在談及能否同時兼顧護老與育兒時,黃阿姨連連擺手:“隔行如隔山,哪能兩頭顧,門道差得遠呢!”她解釋,護老需掌握吸痰、腹膜透析等醫療操作,而育兒則要記錄嬰兒每頓奶量、營養搭配,甚至早教互動,二者的專業性跨度非常大。“拿做飯舉例子,給老人做飯做得口感軟爛即可,但是育兒則需要考慮營養均衡和各種花樣。”黃阿姨說。

          拋開專業技能限制,精力分配也難以平衡。“護老得24小時繃著弦,老人半夜犯病、情緒無常是常事;育兒更得眼觀六路,孩子幾點喝奶、喝了多少都得記在本子上。要是分心兼顧,兩邊都得耽誤。”內蒙古的王阿姨說。

          這一情況也得到了家政服務公司的認同。“照顧老人的阿姨一般是沒有育兒經驗的,照顧孩子的阿姨也沒有照護老人的經驗。”北京某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周女士告訴記者,半自理老人或不能自理老人,和小月齡寶寶都是需要細致照顧,阿姨精力有限,不能同時照顧兩位服務對象,萬一同時有需要阿姨忙不過來。

          周女士還提到,不管育兒還是護老,都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然而家政公司在對上崗阿姨進行培訓時,通常是針對單一特定群體,并非全面多元的。因此,家政員在技能方面也難以勝任兼顧育兒和護老。“對于育兒阿姨來說,若要照護老人,只能搭把手,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例如幫忙穿衣服、攙扶上廁所等。”周女士坦言。

          行業現實更添壁壘。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護老家政多在60歲以下即可上崗,而育兒崗普遍限定45歲以內;護老崗薪資天花板僅八九千元,育兒崗起薪卻輕松破萬,后者相比前者工資普遍高出了30%~50%。

          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

          對此,南京快易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高華瑞提出,推動家政與社區養老融合,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然而,當前“家政進社區”面臨多重瓶頸。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杏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托育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管理體制分割,在服務資質認證、收費標準、質量評估等方面缺乏統一規范,家政企業難以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化服務鏈條。此外,現有補貼政策多聚焦單一領域,且資金分配偏向機構建設而非居家場景,與大多數家庭的實際需求脫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強調,要“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場景融合”,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和普惠托育服務,擴大群眾家門口的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

          對此,高華瑞提出系統性破局方案:強化頂層設計,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制定復合型社區照護師職業技能標準,推動“一證多能”。此外,建設“家政+養老+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新建社區明確配建標準,老舊社區改造閑置物業補短板,并建立社區服務質量管理委員會,動態監督價格、安全等指標,對承接社區養老的員工制家政企業給予稅費優惠,實現讓家政服務“請得到”“用得起”“放心用”。

          基于跨政府部門協調機制,李杏果強調推動“一老一小”融合式服務供給補貼政策協同,減少政策碎片化,激勵補貼向居家和社區服務提供傾斜。“可以通過‘老幼共托’試點擴大,逐步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共識。”李杏果說。(工人日報 記者 姜雨晴)

        【編輯:田博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