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成果如何更好轉化?“跨界融合”成新趨勢
中新網杭州4月28日電(張煜歡)中醫藥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明密碼,更是守護人類健康的東方智慧。從《黃帝內經》到“青蒿素”,從“藥食同源”到“AI輔助診療”,中醫藥始終在傳承中創新、在融合中發展。
如何推動中醫藥成果更好轉化?當前,在“健康中國”戰略引領下,中醫藥與現代科技、大健康產業的跨界融合,或成為破解“年輕人亞健康情況加劇”“老齡化社會健康需求激增”與“傳統醫學資源轉化效率不足”矛盾的關鍵路徑。
例如“烏梅湯2.0系列茶飲”,其從院內協定方到“日下單量突破千萬貼”的養生爆品,正以“火鍋伴侶、熬夜救星”的年輕化表達,讓中醫藥養生“破壁出圈”,成為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的經典案例。

“從百姓對烏梅湯2.0的熱情中,我們看到并找到了一條中醫藥助力健康美好生活的現實可行之路。”28日,在以“跨界·融合——中醫藥賦能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醫藥科技成果路演和轉化大會上,浙江省中醫院院長高祥福表示,近年來醫院在中藥制劑、醫療器械、中醫藥健康產品研發領域實現轉化突破。2023年和2024年,醫院累計科研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1億元,在國內醫療系統處于第一方陣。
在業界看來,中醫藥科研成果的成功轉化并非一院之功,需要政策春風化雨、科研火種燎原、產業活水奔涌、資本長袖善舞、契合用戶需求,方能奏響恢弘的交響樂章。
“基于這一認識,醫院搭建了‘政策引導-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協同-健康惠民’的全鏈條創新通路,使政產學研用五個方面既高度關聯,又形成閉環,實現螺旋式上升發展,繪就一幅‘從臨床到市場、從古籍到生活’的轉化圖景。”高祥福說。
當天,浙江省中醫院一共有40余項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成果分成兩個大類,一類是“大健康產品系列”,另一類是“藥品和醫療器械系列”。在“大健康產品系列”中,記者發現其中不少是已在互聯網醫院上線的熱銷產品,如“側柏思茂洗劑”,去年也曾經創下單日80萬貼的下單記錄。
此外,“大健康產品系列”中很多都是針對當前熱門健康話題或亞健康狀況而研發的中醫藥產品,如輕身丸、平肝清輕飲、解酒茶、健脾消食方、藥膳湯底等。
“除了大健康產品外,其實我們也特別關注藥品和醫療器械系列的轉化,這是醫院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體現。”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吳建濃說。
在專家看來,中醫藥科研與成果轉化還需在多方面重點發力。例如,針對中藥復方作用機制不明、質量標準體系滯后等痛點,醫院應開展循證醫學研究與現代技術攻關,讓“說得清、看得見、用得好”成為“浙派中醫”的金名片。
其次,在完善“全鏈條”轉化體系建設方面,各界應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院內制劑向新藥轉化、經典名方向產業標準轉化、診療技術向智能設備轉化。特別是發揮中醫藥在亞健康、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未病”產品集群。
打造“開放式”創新生態也格外重要。更多醫院可建設中醫藥成果轉化基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通過“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模式參與轉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過渡。(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2日 15:59:41
- 2025年05月02日 14:19:29
- 2025年05月02日 13:32:16
- 2025年05月02日 13:31:22
- 2025年05月02日 1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