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重拍《紅樓夢》的大型選秀活動,一款“惡搞”《紅樓夢》的網絡游戲大為流行。與前不久發生的多起“惡搞”事件一樣,輿論多關注的是“惡搞”制作者與被“惡搞”者之間的爭執,起傳播作用的網站應該負什么責任卻少有說得清的。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網上名譽侵權、網上侵權盜版等事件中。
本報記者對權威機構及人士進行了采訪,發現近年來我國規制網絡侵權的法律法規取得了很大發展,有關對“惡搞”網站追責的“鐵規”正在制定之中。
為再度重拍《紅樓夢》而舉行的“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無疑是目前最吸引眼球的活動之一。然而,記者發現,一款名為《紅樓館奴隸》的成人色情網絡游戲,卻不失時機大為流行。
11月12日,記者通過一家知名游戲網站下載了該款游戲。
在安裝該游戲后,記者查看了游戲的情節介紹,《紅樓館奴隸》講述一群身世凄慘的美少女被賣到紅樓館中成為性奴隸的故事。游戲中的一位女主角竟然叫林黛玉,還被設計成一個動漫少女,但其性格依然保留了《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體弱多病。
在對林黛玉的介紹中赫然寫著“母親和外國人通奸,懷孕后被外國人拋棄。由于不能墮胎,只好生下她。母親后來死于酗酒和疾病,林黛玉被賣到紅樓館做低下的工作。”
短短幾年間,從當初頭像被移植、拼接成各種版本的無辜中學生小胖,到胡戈與陳凱歌因《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而公堂相對,再到惡搞紅色經典,“網絡惡搞”正在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警惕和爭議。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騰訊網新聞中心近日聯合開展的一項有6290人參與的調查顯示,現在完全不知道“惡搞”這個詞的人只占到全部被調查人數的1.8%。
然而,對于“惡搞”這種現象的責任追究,都還停留在被“惡搞”一方的權利人對“惡搞”
作品制作人的問責上,或是停留在道德層面的譴責。為“惡搞”作品提供舞臺和傳播渠道的網站,是否也該為此承擔一定的責任呢?
網站助推“惡搞” 追責尚待“鐵規”
中央外宣辦網絡局副局長彭波曾向媒體透露,網絡局經過調查發現,某些網站為了謀求利益,不僅為“惡搞”作品提供陣地,而且還幫助其炒作,擴大影響,推波助瀾。“惡搞”之風盛行,很大程度上網站難辭其咎。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張楚告訴記者,廣電總局早在2004年7月就頒布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其中明確禁止通過互聯網傳播“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等的視聽節目,違反規定的,傳播視聽節目的單位將被處以罰款、治安處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而這些傳播單位中就包括了網站。網站作為網絡服務商對于自己刊登傳播的內容應該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因為疏于履行注意義務而導致侵權作品在自己網站上的傳播,也應該及時將相關內容予以刪除。如果網站在應該刪除侵權信息時沒有刪除,或經過權利人通知刪除可能侵權的信息時沒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導致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那么傳播侵權作品的網站就應該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作為查處網絡侵權行為執法機關的版權局,在對傳播網絡“惡搞”網站的查處上卻并非如想象的那樣順利。北京市版權局版權管理處趙紅仕說:“我們現在對這類網站一般很難查處,因為‘惡搞’這種網絡行為本身的性質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有人認為‘惡搞’只是借鑒了他人的一些圖畫等素材,在思想和表達的意義上完全不同;另一些人則認為,‘惡搞’侵犯了權利人作品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如果沒有《無極》就不會有胡戈的‘惡搞’。在這種情況下,網站是否侵權就變得很難認定。”
趙紅仕還告訴記者,因為“惡搞”作品更多的是侵犯到作者的精神權利,而非損害到他人的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就應該由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只有進入到著作權法第47條的范圍內時,行政機關才可能介入,追究侵權人,包括網站的行政責任。
據悉,廣電總局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規范互聯網視頻的新規,主要內容就是對放任自由的視頻網站進行頗為嚴厲的清查和監管,業內人士預測,這一“鐵規”的出臺將會對互聯網視頻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網絡侵權涉及面廣 隱蔽性強難以治理
其實,“惡搞”并非惟一難以有效遏制的網絡侵權形式。
也許你已經習慣了從網絡上下載美國大片或者韓國的肥皂劇,但你是否想過,下載這些影視作品有可能是一種違法行為?而沒有得到授權就在網絡上提供下載服務的這些網站,是不是同樣也要承擔侵權責任?
據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美國的電影都沒有授權可以在網絡上使用,國內電影也大部分沒有這樣的授權。但實際上網絡侵權的嚴重程度,已經到了相關部門必須加以法律干涉的地步,而這正是國家版權局正在開展的“史無前例”的嚴打網絡侵權行動的初衷。
在這次專項行動中,未經授權,隨意在網絡上傳播電影、音樂、軟件、教科書等,將被按照侵權盜版嚴厲查處。而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法經營行為,更有可能遭受沉重打擊,受到嚴厲處罰。
據國家版權局有關人士介紹,此次專項行動劃定了包括北京、上海、浙江等19個重點打擊地區,其中,北京因為網絡侵權現象嚴重名列首位。
記者從北京市版權局了解到,再有半個多月,該局將公布首批涉嫌網絡侵權的網站“黑名單”。
早在2005年,國家版權局就曾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行動,處理了一批侵權網站。事后,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總結經驗時坦陳,網絡侵權盜版涉及面廣、隱蔽性強,治理難度較大。
根據國家版權局網站公布的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互聯網網站數達到78.84萬個,與此同時,網絡侵權盜版活動也呈抬頭之勢。
對此,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曾表示,“互聯網發展引發的網絡侵權問題是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很多問題還沒能形成一個定論。一般可以把侵權行為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的民事侵權,當事人雙方借助法律程序就可以解決,如抄襲別人的作品等;另一種則是在侵犯權利人合法權利的同時,也對公共利益造成了損害,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國家公權力進行干預,也就是需要版權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檢查和處罰。如果情節特別嚴重,而且經營數額很大,違法行為就將演變為犯罪行為,受到刑罰處罰”。
法律法規正逐步完善 執法可實現對號入座
據有關著作法專家介紹,我國針對網絡侵權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正在逐步完善,著作權法及其實施細則、國務院和相關職能部門發布的互聯網著作權的行政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已經為版權部門的執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版權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基本上可以實現對號入座。
今年7月1日,又一規范網絡傳播的重要法規《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張楚告訴記者,該條例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目前已經完成對網絡版權規范和調整的法律體系,雖然還有一些不足,但基本上能夠有效地規制各種網絡侵犯版權的行為。
但張楚同時指出,《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明確了對網絡侵權行為的處罰標準和處罰措施,如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以及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等。但是,由于網絡侵權行為取證困難,《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出臺又較晚,執法機構的權限已經發生了變化(許多省市成立了文化執法大隊,實踐中也行使部分版權違法的查處權)等原因,客觀上造成了我國目前網絡版權侵權行為查處的效果不太理想。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李松 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