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時報與廣東電視臺《今日關注》欄目聯合兩會代表委員對廣州自行車出行存在的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員會組織宣傳處副處長黃秉雄、人大代表盧啟明與記者一起騎單車穿越廣州的大街小巷后感受頗深,他們表示,目前廣州自行車出行的狀況十分不理想,禁摩后自行車出行人群增多,有關部門應盡快優化自行車道,解決出行難題。
廣州大道單車只準推行 記者一路未見有人執行
建議:廣州大道應設單車道
昨日,為體驗自行車一族的艱辛,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員會組織宣傳處副處長黃秉雄特地在五羊新城騎了半小時自行車,親身感受自行車在機動車群中穿梭的艱辛和危險。十年沒有騎過自行車的黃秉雄可謂感觸良多。他說,他打算馬上就“后禁摩時代”的自行車出行問題撰寫提案。
昨日中午,記者和黃秉雄前往五羊新城。在廣州大橋上,記者發現騎自行車竟很是艱難,一米多寬的人行道同時也是自行車道,要想超過前面的行人,幾乎是擦著肩膀過的,如果前面騎著自行車,只要對方稍微騎在中間一點,就根本無法超越,大家只能排著隊慢慢騎,對于行人來說,也走得戰戰兢兢,稍微聽到后面有車鈴聲,就要趕快停住靠邊。一旦有人逆行,整條大橋的行人和自行車都走不好。一些急性子或者趕時間的人,干脆不顧危險,一開始就走機動車道。下了橋,發現廣州大道中豎著“自行車推行”的牌子,可周圍騎自行車的人,竟無一人推行,大家就在車流和人行道的人流中左右穿梭。
黃秉雄說,對于像廣州大道這種溝通南北的跨江主干道,應該在公交道與人行道之間設條自行車道。“現在廣州大道中都豎著“自行車推行”的牌子,但其實那么長一段路,哪里會有人推行呢?昨日所見全是騎車的。有的在機動車道上騎,有的在人行道上騎,這樣還不如變堵為疏,設立自行車道讓大家通行。實在不行,可以在人行道上劃出一條小自行車道來。廣州大道中的人行道還是比較寬的。
另外,針對廣州大橋上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并在一起,而且僅有一米多寬的情況,黃秉雄認為,如果廣州大橋將拓寬,那么也應把自行車道考慮進去,畢竟一部分市民有這樣的需要。由此,黃秉雄認為,不但廣州大橋的擴建應考慮到自行車道,以后新道路的規劃或者舊道路的改造,也應把自行車道納入考慮。“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騎自行車,但畢竟有相當部分人有這樣的需要,即使在發達國家,自行車也是作為流行的環保交通工具在使用的。政府在考慮開小汽車那部分人需要的同時,也應考慮到騎自行車的人的需要,只有平衡社會各個階層的需求,社會才會和諧”黃委員語重心長地說。
機動車擠占自行車道 委員躲躲閃閃險被撞
建議:整治亂停車拓寬單車道
一走上寺右新馬路,黃秉雄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原來,雖然五羊新城已劃有自行車道,但其實已變成了免費路邊停車場。每隔幾米,自行車道上就停了一輛機動車,把原本就只有一米多寬的自行車道堵得嚴嚴實實,自行車只好繞到機動車道走,在大大小小的機動車流中見縫插針。五羊新城的機動車本來就多,自行車在其間穿梭,躲躲閃閃,黃秉雄和記者都騎得提心吊膽。
在五羊新城的河涌附近,黃秉雄剛剛繞過一輛停在自行車道上的小轎車,忽然小轎車開動,朝機動車道左轉,嚇得黃秉雄趕緊閃避,險些又被機動車道的車撞到。“機動車亂停放使得這里的自行車道如同虛設,市民騎車太危險了!”黃秉雄感嘆地說。
為了更多地了解民情,黃秉雄還特地和路上一位騎自行車的市民聊起這個問題。聽說是政協委員,市民也連忙抓住機會說出了心里話:這里停的車太多了,害得我們天天在汽車中穿來穿去,太危險了,希望有關部門好好整治一下。
黃秉雄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十年沒騎過自行車了,但因為禁摩后不少原本騎摩托車的市民都改騎自行車,而且還有增多的趨勢。因此,自己近來對廣州市的道路也特別進行了留意觀察,發現目前自行車的出行條件,似乎并不理想,而隨著騎自行車的人增多,可能會越來越跟不上需要。雖然一些道路設了自行車道,但容易淪為臨時停車場,往往出現自行車和機動車搶道。一些主干道雖然禁止騎自行車,但為了圖方便,一些市民還是照樣騎,可由于道路條件不允許,他們騎得也并不舒服。
黃秉雄建議,非主干道應重新設立自行車道,還要注意加強管理,整治自行車道上的亂停車情況。“五羊新城這一帶居民很多,商業也發達,還有中學小學,騎自行車的人自然也很多。像這樣的非主干道,應該把自行車道稍為擴大一點。另外,交警部門應該嚴厲整治在自行車道上停放的機動車。”
至于主干道,黃秉雄認為應該分開考慮,對于東風路這樣的主干道,可以考慮在部分比較空曠、交通暢順的路段開設自行車道,在別的路段,則做出指示標志,指引自行車走其他與之平行的非主干道。
黃秉雄表示,此次調研令自己感觸良深,當晚就將提交關于方便自行車出行的提案。另外,黃委員還特別提到,據自己觀察,目前地鐵附近很少有自行車的停車場,不少市民想用自行車銜接地鐵,只是苦于無處停車,建議政府在地鐵附近多建停車場。
車道窄規劃不合理 代表并排騎車心驚驚
建議:有關部門應制定標準規劃好
人大代表盧啟明騎自行車途經正南路、廣仁路到倉邊路,沿途與眾多市民在自行車道上并排行駛,此時,原本就不寬闊的自行車道就顯得更為擁擠,如果這個時候有后來者為了趕時間想要超車,就不得不轉入機動車道上繞行,無形中增加了出現交通意外的風險。盧啟明發現,目前廣州市很多道路上的自行車道都相對較窄,以越華路為例,最寬處的自行車道大概為1米左右,但在一些路段,自行車道縮減為不到半米,很難容下兩輛自行車并排行駛。
盧啟明表示,目前廣州市很多道路上的自行車道都相對較窄,單車道的寬度規劃似乎沒有統一標準。盧代表說:“在一些道路比較窄小的路段,比如中山路上,雖然有單車道,但在一些路段很窄,不到半米,這樣是形同虛設。對于單車道的規劃,有關部門應該制定標準,并一定要規劃好。”
單車保管站太少 市民抱怨停車難
建議:在地鐵口等處多建保管站
在親自騎行自行車體驗老城區自行車道情況的同時,盧啟明代表也非常想聽聽那些騎行自行車的市民反映自身遇到的問題。于是在騎到正南路口的時候,盧啟明與一名騎自行車的市民朱先生聊了起來。
“現在騎自行車的人是不是增加了?”盧啟明問道。朱先生說,廣州禁摩以后,市區內各主干道上行駛的自行車數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山路這些地方,在上下班高峰時間到處都可以見到騎自行車的人。
“在騎自行車出行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盧啟明代表繼續詢問,朱先生回答道,像他這樣以前是靠摩托車代步的市民,現在沒有了摩托車,公交車又跟不上,只能再次選擇自行車作為自己的出行工具。騎自行車有諸多不便,但關鍵還是自行車保管站較少,現在市內很多地方都還找不到專門的自行車保管站,許多市民在騎自行車去上班時,在單位附近無法找到保管站,最后只能隨便將車停在路邊人行道上,這樣既影響了該路段的市民步行,也容易出現車輛被盜的情況。
盧啟明仔細聆聽了朱先生提出的問題之后,熱情地與其握手道別。盧啟明代表表示:“我準備提交一些建議,針對目前單車增加數量很快而衍生出來的一些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除了規劃好單車道,清除機動車占領單車道的問題,單車失竊等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公安部門要加大這方面的打擊力度。同時,市民反映保管站少的問題,這也很重要,市民騎單車出行很多是為了接駁地鐵,因此,在一些地鐵口以及一些社區、街道等地方建單車保管站是很必要的。”
兩會反饋
規劃局 單車道已有初步規劃
時報訊(朱小勇 王道斌 張玉琴 黎泳芝 通訊員 穗仁宣) 在昨天的分組討論上,市規劃局局長潘安透露,由于禁摩后,對自行車道呼聲日高,設有自行車道的道路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解決自行車無路走的問題。
“中調”是否有具體的規劃?市規劃局局長潘安回應,“中調”方針的提出就像“北拓”和“南優”等,并不一定要有非常具體的規劃方案。“中調”的目的為廣州成為國際化大城市提供空間,創造配套基礎設施需要的條件。
在“中調”中,舊城改造意義在于提升中心城區競爭力,進而提升整個城市的競爭力。廣州在建的和完成的一批建筑已有不少成為廣州打造國際一流城市的新名片,如體育館、歌劇院、圖書館等,還有其他一些舉措,如總部經濟、IT產業等也是為了提升競爭力。舊城的改造也是當中的一部分,要兼顧城市發展方向,而且內容要大于形式,“光有華麗的外表沒有意義”。
潘安還透露,交通系統分快速慢速交通系統,就自行車道而言,有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分離、二者合一和單設機動車道和不設自行車道三種方式。由于禁摩后,對自行車道呼聲日高,設有自行車道的道路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解決自行車無路走的問題。(來源:信息時報 記者:夏令 朱小勇 張立璞 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