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期間,平時工作繁忙的父親們總算能給孩子們彌補缺失的父愛。這種現象代表了新時代亞洲父親們的生存狀態:一邊是繁忙工作,一邊是父親職責,父親們承受的壓力格外重。美國《時代》周刊日前載文稱,職場男性做父親難,亞洲職場男性做父親更難,為了幫助男人們學會平衡壓力,新加坡近來開設了“父親之課”。該文提醒男人們: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因為讓孩子幸福也是讓自己幸福。
現狀
安裝攝像頭上網監視孩子
一個周六早晨,新加坡崇福小學教室內,一堂特殊課程吸引了眾多“學生”。不過這些“學生”已老大不小,多是三四十歲的老爸。這堂課名叫“父親之課”,主講是新加坡“父親中心”創始人王孫華,“父親中心”的宗旨便是“引導父親融入孩子生活”。
亞洲的父親們怎樣和孩子相處呢?一個父親在課上講述了他獨特的“數字育兒法”。他花費2000美元在家里各個角落安裝攝像頭。即使他埋頭辦公室,也能通過網絡時刻看到孩子。“數字育兒法”引來課堂內一陣哄笑。但笑過后,這些老爸們陷入沉思。
這是個極端案例,卻真實反映了如今亞洲父親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他們已認識到為父職責,但繁忙工作卻讓他們無暇陪伴孩子。
“你們有職場計劃、理財計劃或度假計劃,”王孫華說:“但對于如何做一名稱職的父親,你們有計劃嗎?如果有,請舉手。”但沒有人舉手。這些“學生”在各自領域內都是叱咤風云的精英,但面對王孫華的問題,他們都覺得心虛。
診斷
老爸為何沒時間陪我
老板“冷血”
阻攔亞洲老爸陪孩子的原因多種多樣。日本東京一名35歲人力資源經理把怨氣撒在“冷血”老板身上。他說:“在我原來那家單位,大部分人沒孩子,他們不懂與孩子團聚的重要。孩子出生后,單位幾乎沒給我多少假期。”
“酒桌”應酬
也有人歸咎于亞洲人獨有的人際相處方式:“酒桌”應酬。韓國首爾辦公室職員安燦說:“我深知需要給孩子更多時間。”但一下班,安燦還是和同事、客戶一起去喝酒。“有時孩子看到我就表現出很委屈的樣子,總是要求我留在家里。”
生育推遲
另外,現在的亞洲人生育時間較晚。孩子出生時,他們大多處于最繁忙時期。新加坡一家快餐店老板拉菲爾·陳41歲時有了第一個孩子,他說:“工作上的事情隨年齡增大而增多。這就是為什么當我有孩子時,情況變得艱難。”
危機增多
最后,理解現如今亞洲老爸的困難還要考慮過去發生的一系列事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2000年“電腦千年蟲”事件,回顧這些事件前前后后,就能解釋亞洲人現在的工作為何那么多。經歷波折后,人們危機感更強,他們更努力工作,攢更多錢以防今后再有意外發生。
分析
“奶爸”是時代的產物
承受工作和育子雙重壓力的亞洲老爸是時代的產物。50年前,做個好父親并不像如今這么難。作為家中惟一經濟支柱,父親的職責僅是下班時走入家門,坐在椅子上。做家務和照顧孩子完全是媽媽的事。香港大學社會學教授丹尼·王說:“上一代父親顯得更加冷漠和嚴肅,與家庭成員的距離也更遠一些。”
與父輩不同,由于女性涉足職場,現在的亞洲老爸正經歷轉型時代。夫妻都有收入對家庭的好處顯而易見。可女性生活更充實的同時,給男性的壓力卻在增加。他們需要與妻子共同承擔家長角色,不能再以工作忙為由對家務事甩手不干。面臨新職責,亞洲男性并不老到,他們中許多人仍在適應新角色。他們開始學著買菜做飯、接孩子上下學或是給孩子換尿片、喂奶。
支招
單位領導作用最大
面對轉型時代和孩子們的期望,亞洲父親開始心甘情愿承擔更多家庭責任,但他們需要幫忙。調查顯示,能給他們提供最多幫助的是單位領導。
美國工作與生活政策中心研究者凱倫·薩姆博格說:“研究發現,亞洲父親觀念轉變的關鍵在于單位領導。如果單位允許員工回家帶孩子去踢球,而員工看到領導也這么做,那企業文化甚至社會文化都會朝正確方向轉變。”
針對這一問題,許多企業做出表率。日本化妝品企業資生堂公司2005年4月制定一項規定:孩子小于3歲的員工可一次性享受兩周的額外帶薪假期.
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幫男人們向“奶爸”角色轉型。去年,日本兩家專門描寫名人父親的雜志《大洋》和《FQ》重磅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