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五月五日電 題:救護洞庭湖:找尋“刺猬取暖”的距離
中新社記者 李思之
五月細雨中的洞庭湖區常德紙業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因環保不達標而停產的這家洞庭湖區造紙企業,一舉將造紙規模從原年產二萬多噸擴大到五點一萬噸,目前正加緊進行污染治理及配套設施準備再投入生產。
與常德紙業一樣,湖南的洞庭湖區污染整治到目前共有二百三十四家造紙企業停產,年產能近一百五十萬噸,產值五十多億元人民幣,一年可減少上億噸污染廢水排入洞庭湖。
湖南要求化學制漿年產五萬噸以上、廢紙造紙年產一萬噸以上的紙企在完善環保設備、達標排放后才可以恢復生產。該省環保人士的解釋為,只有達到這個規模的紙企上了環保設備才能保證企業贏利。
“常德將把握此次洞庭湖污染整治的機會,推動企業進步促進行業發展,估計常德將留下二十多家紙企。”湖南常德市委書記武吉海認為,此次整治是洞庭湖造紙行業發展壯大的機會。目前,常德市有五家制漿造紙企業、二十家左右再生紙企業已基本落實環境整治的各項措施,有望恢復生產,即年產能仍保證在四十五萬噸以上。
“益陽人民都很擁護、很支持此次洞庭湖的造紙污染整治行動,從目前的效果看來也是好的。水清了,江豚也多次出現在洞庭湖里,群眾的滿意度很高。”洞庭湖區環保不達標紙企停產剛剛一個月,益陽市市長馬勇就感受到環境治理帶來的好處。
馬勇也感受到發展的壓力。益陽年總產五十四萬多噸的這一百二十九家紙企關停后,今年益陽將減少產值十六億元,稅收五千多萬元。曾任湖南統計局局長的馬勇深知這些對在湖南市州經濟中都靠后的益陽來說有什么影響,何況還有一萬多名下崗職工等待安置。
“這是發展的陣痛,益陽將采取重組、招商等方式,積極推進有可能做大做強、實現清潔化生產的企業再生產。”此次整治中,益陽不但關閉了環洞庭湖區的二十五家造紙企業,亦關閉了資江流域的一百零四家小型造紙廠。馬勇想得更深遠,希望益陽造紙整合后能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達到百萬噸造紙規模。
“岳陽停產的四十八家紙企將扶強十四家,整合十家。”岳陽市市長黃蘭香也認為本次整治是機遇。按岳陽的設想,該市紙企數量將減少,但總產能依舊維持在四十點五萬噸。
對湖區三市的“美好愿望”,湖南省人大、省政府督查室、省環保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則深感憂慮:目前洞庭湖整體水質有著良好的發展,原本排污口附近水面水質明顯好轉,但洞庭湖區某些縣市擴建多家紙企,如這些企業都達到準許生產規模,每家即使達標排放,其污染物仍將超過該區整治前的排放量。
“另外,由于此次湖區紙企有數萬人下崗,如不能妥善處理,直接影響湖區的穩定。”調查組也看到在湖區的某些縣市,造紙是其支柱產業,關停對地方的影響。
中國有個小寓言,冬天里的兩只小刺猬怕凍,只有靠在一起取暖,但近了被對方的刺得痛,遠了沒效果,兩只小刺猬就反復的“實驗”,最終找到最佳距離,取得最好的效果。
洞庭湖是中國最為典型的濕地,被稱為“長江之腎”。在維系整個長江的生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后,對長江有著更重要的調節作用。但經濟也得發展,如何在生態與發展中找求最佳契合點?“刺猬取暖”的距離考究湖南人、乃至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