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3日)廣東省單身老人海山交友中心舉辦“夏之愛”聯(lián)誼,500多名會員以歌舞傳情。這個去年9月底成立的廣東省首個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的老人交友中心已成功撮合上百對情投意合的單身老人,讓許多顆寂寞孤單的心從此找到寄托和快樂。但記者了解到,老人黃昏戀“搭伙養(yǎng)老”是主流,交友中心只有23對老人登記結婚,78對老人選擇了同居的方式。黃昏戀在婚姻殿堂外徘徊,根本原因是顧慮子女牽絆和財產糾葛。
老人對待黃昏戀開放積極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速,廣州地區(qū)單身老人目前已達到二十余萬人。孤寂無聊的晚年讓許多老人對異性有著深深的渴望,廣東省單身老人海山交友中心在去年9月26日成立后,至今半年時間里會員已有530多人。會員中年齡最小49歲,最大87歲。大家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離退休干部,機關工作人員、軍區(qū)領導、教職離退休員工,也有普通勞動者,甚至香港、澳門、臺灣的同胞也慕名而來。
中心每周兩次組織封閉式的旅游度假、聯(lián)誼舞會、茶話會、座談會等“老人派對”,為單身老人牽線搭橋。中心負責人閻冰昨天高興地向記者傳達喜訊:中心成立半年多一點,會員中成功找到“第二春”的比例達60%。現(xiàn)在已經有101對老人確定了關系,還有24對剛剛牽手。
“很多老人態(tài)度很積極開放,直奔主題,我都沒想到!”閻冰笑稱,大多數(shù)老人談起朋友毫不扭捏,彼此之間看對了眼,很快就約著去喝茶,或者到彼此家中煲湯。大家都是獨居,你來我往的迅速就搬到一起住。據(jù)稱,最快紀錄的一對老人,認識一個星期就兩家合一家,過起同居生活。
現(xiàn)實因素制約老人選擇同居
101對確定關系的老人中,78對住在一起,但他們沒有登記結婚,這種“搭伙養(yǎng)老”的方式在單身老人交友中最為普遍。
本報曾經報道過的獨身老人宛月,現(xiàn)在已和70多歲的商人馬先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宛月起初斬釘截鐵地堅持老年人拍拖一定要結婚,名不正言不順的同居生活她堅決不接受。但經過幾個月的彼此了解,宛月發(fā)現(xiàn)真要結婚有許多實際困難,而這時兩人的感情已難以分離,她也只能暫時接受了“搭伙養(yǎng)老”。兩人決定不和彼此兒女住在一起,目前已在外租了房子,并計劃合買一套房子。
單身老人欲再婚確實面臨現(xiàn)實阻力——能不能和對方子女相處是一方面,財產的糾葛更是迫切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拿宛月這一對來說,馬先生以前經商頗有積蓄,兒女擔心宛月和老爸在一起圖謀錢財。而就算對方子女完全不介懷,老人再婚后雙方退休金、現(xiàn)有住房和存款該怎么分配,涉及到好幾個家庭的利益,非常棘手。財產不好重新分配,但老人又急需感情溫暖,于是“搭伙養(yǎng)老”就更為老人所普遍接受。
少數(shù)人沖破障礙步入婚姻
然而也有少部分的黃昏戀老人勇敢地沖破現(xiàn)實障礙,再次開始婚姻生活。許伯和鄭姨就是這么一對,兩人之間相差15歲,但去哪里都手牽手,盡管他們結婚才2個多月。鄭姨如此形容這段晚年姻緣:“以前過得苦,悶悶不樂,人很瘦。現(xiàn)在心情開朗,有了安全感,每個人都說我胖了!”
許伯說,“搭伙養(yǎng)老”關系松散,不受法律保護,他不贊成。“兩個人不結婚住在一起算什么呢?老伴說不上,朋友嗎?一有什么馬上就散了。”他認為結不結婚差別非常大,結婚后才算真正確定關系,從此成為一家人,踏踏實實過日子。
實際上許伯和鄭姨的結合也遭遇財產問題,但兩人想方設法解決了。許伯原先在天河有一套房子,將近100平方米,值不少錢。許伯想,如果他和鄭姨結婚后入住這套房子,他的兒女肯定有意見,勢必影響日后相處。考慮再三,許伯把天河的房子賣掉,將一半錢分給兒女,另外的錢拿來和鄭姨在荔灣合買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這樣處理許伯的兒女沒有話說,盡管許伯現(xiàn)在住的房子小很多,但他認為很值得。“雖然老了,但對待婚姻不能含糊。”(作者:盧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