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社科院長安文化研究中心邀請西安史學界學者,召開了《出師表》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出師表》應當撤出中學語文課本,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并非充滿智慧的軍事家,“借東風”、“草船借箭”等動人的故事,不過是文學作品中的虛構。西安市委黨校歷史學教授胡覺照表示,他就是要把諸葛亮拉下“神壇”。陜西省歷史學會、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及高校的與會者均持支持態度。一場“倒諸葛”運動眼看拉開序幕。
真的有這個必要嗎?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有一個,但諸葛亮身后,卻有迥然不同的兩套系統在傳播他的聲名。在民間評書、話本乃至口口相傳的描述中,尤其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傳世以來,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智慧化身,一亮相就用兩把大火把曹操燒得膽寒;然后只身過江東,舌戰群儒,結成孫劉聯盟;登臺借風助周郎,華容道伏兵捉曹操;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退陸遜,罵死王朗,空城退敵,六出祁山,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在史書中,諸葛亮是高臥隆中就劃定三分天下大計的戰略家,是長于治國而拙于攻伐的賢相,是鞠躬盡瘁輔佐幼主的忠臣,雖不及小說中那樣多謀,卻也是了不起的政治家。
在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中,兩套系統從來涇渭分明,諸葛亮的真實面孔不曾模糊過。在沒有讀史風氣,不免把傳說和信史混為一談的民間,人們的確愿意把諸葛亮當作神機妙算的先知和戰無不勝的天才,但稍有社會閱歷、懂得人世艱辛的人其實都明白:誰也不可能坐在屋里派發錦囊就包打天下,世界上沒有這么輕易的事。只是作為一種私心崇拜的偶像、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一種唾沫橫飛的談資,人們愿意半推半就地接受、傳播、書寫他的神奇故事。與此類似的帶有神話色彩的人物還有:忠勇義氣的關二爺,算無遺策的劉伯溫,等等。
在知識階層當中,諸葛亮從來就沒有上過“神壇”。而在民間,人們也只是出于對完美的向往而有意把他拔高,是一種屬于文化范疇的無害“神化”。專家們一定要把諸葛亮拉下這樣的“神壇”,純粹是跟歷史找茬兒,白費力氣大戰風車。照這樣的思路,需要清算的何止一個諸葛亮,比如關羽根本不曾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如何當得起“武圣”的尊號?如果把民間所有的符號人物都如此梳理一番,強行告訴人們應該崇拜誰,不應該敬重誰,恐怕會把民間文化搞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
這就不得不問一句:難道說專家們真的以為民智未開,會把文學虛構當作確鑿歷史,所以一定要赤膊上陣、大聲疾呼嗎?其實未必。互聯網上有一種吸引眼球的法門:圍繞著名人明星設置一些似是而非的話題。今天是某星“整容真相揭秘”,明天是某星“遁入空門逃稅”,后天是某星“孩子先天殘疾”,每次都能人氣爆棚。都選擇名人開刀,都設置了泡沫話題,“倒諸葛”運動和網上的爆料、爭端何其相似。再聯系近期一些學者“炮轟”“抗議”“聯名抵制”的事件看,就會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網上不擇手段博出位的風氣正在向學界蔓延。某些學者不再安心于鉆研冷門但具有學術留存價值的課題,也沒能力找到于中國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的切近命題,就頻頻埋首于故紙堆,找出嘩眾取寵的噱頭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把諸葛亮的本相告訴世人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僅憑一些早已廣為流傳的常識,就又要從課本中撤文,又要大張旗鼓地拆“壇”,就顯得小題大做,裝腔作勢。請專家們放諸葛亮一馬吧,世上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情等著人們去做。(作者: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