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胡溝村五十三戶村民的聯名反映稱,從2006年3月到2007年3月,甘肅省扶貧辦和麥積區扶貧辦下批扶貧項目款114萬元,其中扶貧辦支付了國家專項款50萬元,信貸款40萬元,自籌24萬元,項目當中清晰的說明給村上買牛220頭、種草330畝、新建設牛棚40座,扶貧戶150戶,培訓農民500人(次),人畜飲水工程一處。然而,這項已被相關部門認定驗收合格的項目到現在為止,村民連一根牛毛也沒見到,培訓的事情更沒有聽說過,見到的只有三座未曾使用的牛棚、20畝苜蓿飼料地。
調查:
三座牛棚里只有一頭牲口
根據投訴,7月9日記者來到了該村實地調查,在村民的帶領下,對情況進行了解,村里的確建了一個飲水工程;在采訪的農戶家中有很多家庭圈養了牛,但大家都說是自己花錢買的,與政府沒有關系;找遍了整個村莊,終于在村支書家附近找到了一個牛棚,里面只有雜物。往下走了100余米,記者又發現了一座牛棚,但頂部的塑料膜已經破爛不堪,里面堆放了一堆柴草、一輛架子車,還有一頭豬,除此之外,再也沒見到其他東西。與之臨近的惟一一戶村民稱,他家沒有養牛,也沒見過牛棚里有牛,自從建設好這座牛棚,就一直這樣閑置著。記者在馬路邊見到第三座牛棚后,此外就再沒看到別的牛棚。
區扶貧辦:
牛和牛棚驗收合格
麥積區扶貧辦奚姓辦公室人員介紹,該項目是2006年立項,按照國家要求年底必須完成;所有的項目采取的是先建設后報賬的方式;該項目已經通過了驗收,驗收合格后將50萬元資金全部劃撥到鎮政府。值得一提的是,220頭牛和牛棚全都是驗收合格的。
在辦公室人員提供的《天水市麥積區2006年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項目計劃》中,記者見到針對該項目的麥扶頒發(2005)6號、天麥水發(2005)101號文件的記錄上明確寫著:增收項目29萬元:1、養牛22萬元,牛舍4萬元,2、種草1萬元,3、種養業貸款貼息2萬元;科技扶貧項目4萬元。項目的驗收一般是省級單位抽查驗收,但所有的項目市級和區級必須全部現場驗收。
正在出差的麥積區扶貧辦富主任通過電話告訴記者,我們采取了張榜公布的方式向村民征集買牛意見。然后由區財政、審計、紀檢、扶貧等四部門組成聯合驗收組,見到基礎建設部分和村民簽字的花名冊后,將款項全部劃撥給鎮政府,責成鎮政府督察農民買牛,這樣就完成了驗收。至于究竟買沒買牛,只能去問鎮政府了。
鎮政府:
資金都在鎮政府的賬上
據甘泉鎮政府的緱書記和劉鎮長介紹,扶貧項目中的款項已經全部到位,考慮到整村搬遷的情況,現在先建設了一部分牛棚,至于220頭牛的問題,根據村民的意見,等搬遷后每家補助1000元錢,但由于搬遷意見不統一,估計到2008年會有結果。緱書記和劉鎮長還介紹,在公開、公正的基礎上,村上對牛棚建設進行了招商投標,最終以440元每平方米的價格承包給建設商,總投資12萬三千多元。220頭牛的定位資金是22萬元,現在已經用了30多萬。驗收合格后資金在鎮政府的賬面上。而這里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們從來沒簽過字,更沒見過補助的1000元錢。項目中的220頭牛沒見到一頭牛,農民們無法接受。
省扶貧辦:
組織人員展開調查
昨日,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甘肅省扶貧辦。省扶貧辦楊凱學副主任告訴記者,如果胡溝村的扶貧項目準備通過向每戶農戶補助1000元扶貧款代替養牛,必須向市一級扶貧辦申請變更項目,否則程序上可能存在違規;如果該項目通過了驗收,項目本身又嚴重不到位,那么在驗收程序上、驗收質量上將受到質疑。為此,省扶貧辦將展開進一步調查,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記者 劉東亮 馬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