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熱衷炒股,孩子備感冷落,只好把對昔日幸福生活的渴望寫進日記。昨日,獲悉兒子感受的廖女士和丈夫決定:用實際行動迅速“回歸”,多關注兒子的成長。
“親愛的老爸老媽,你們什么時候才會變回來呢?”昨日上午,家住渝北區皇冠東和花園的廖群幫兒子收拾書桌時,發現了兒子作業本上的這幾行字。廖群11歲的兒子謝廖沙在巴蜀小學讀五年級,作文寫得很棒。兒子寫的是“我家的兩個股民”,講述隨著不速之客“基金”的到來,昔日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被打破。“老爸老媽癡迷基金的程度,比我沉迷電腦游戲厲害多了……一家人的心情全依基金而定:只要線一翹,數值一增,變為紅色,心情指數5★;如線一耷,數值一降,變為綠色,心情指數最多2★;如果暴跌,心情指數0★。”文中還描述了基金暴跌時,全家如何愁云慘淡地吃飯;暴漲時,爸媽興高采烈。爸媽整日談論的話題就是基金,呆在電腦前的時間越來越長,再也沒心情聽他講學校的趣聞軼事,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一去不復返。
兒子的作文讓廖女士感到震驚——沒想到,兒子眼里,一直是謳歌對象的她竟變得如此不可理喻。去年,廖女士到美國出差半年,每天都要和兒子電子郵件交流。今年3月,廖女士和老公開始關注基金。夫婦倆白天忙于工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股市行情,由此,漸漸忽略了兒子。
“老爸老媽觀點不同,常常為此爭論不休。”經過上網學習,廖沙才知道,老爸是“看空”,老媽是“看多”,一個悲觀主義,一個樂觀主義。廖沙說,一次基金大漲,興致不錯的老爸幾個月來首次主動提出散步。可沒走幾步,老爸老媽又開始討論基金。無奈,他只好在日記中發牢騷:“你們可不可以不再看空和看多,而是多看看我呢?”
反復閱讀兒子的作文后,廖女士和丈夫決定:今后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論股市,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孩子的眼睛就是一面鏡子,能照出父母的不足。”廖群希望,在全國人民大炒股的關鍵時期,類似父母都要在乎孩子的感受,不要讓金錢沖淡了親情。
作者:孟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