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時節,有位同事的太太到電視臺參加一個聯誼活動,事畢,組辦方贈月餅一盒表達謝意。
月餅盒系兩層疊加而成,有“體積”,摸起來“厚實”,外加顯得富貴吉祥的外包裝,令同事提在手上,一種莫名的心理滿足感油然而生。可回到家“費力”撕開三層包裝,無非八只不很大的普通月餅,十足的“繡花枕頭一包草”。據同事講,一種被主辦方忽悠的感受旋即取代了先前的心理滿足感。
月餅豪華包裝,猶如那些甜膩膩的月餅,令人既愛又恨。記得去年,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為限制月餅豪華裝,還專門發過“紅頭文件”,可效果著實有限。此處先按下不表。
昨日《解放日報》頭版載文,針對一個300人參加的會議居然消耗掉總計價值4萬元的一次性會議消費品一事提出批評,文中提到,那些一次性用品包括鉛筆、擦手巾、胸卡、胸花、記錄紙、礦泉水、不能重復使用的背景板、展架等等,會后均被會議承辦方作為廢品丟棄。浪費乎?能重復使用乎?其中的一部分譬如鉛筆什么的當然還能繼續用的。可在承辦方眼里,丟棄屬于慣例;在主辦方眼里,諸如鉛筆之類,回收價值不大。由此,報道將這次會議(實際上多數會議均如此)定格為“不環保的會議”,并就此提出了“會議環保”的新概念。
還有一件事,9月1日,中央政府17個部委聯手推出“節能減排全民行動”。這次行動規格很高,主旨是強調節能減排應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它所傳遞的信息是,節能減排不只是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責任,亦即不能只著盯住生產領域,也要著眼于人們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
早報主張,節能減排當同時著眼于生產和生活,更多情形下,勿以善小而不為———著眼于生活中的節能減排,見效往往更快。本文開篇,我們拿豪華月餅和“不環保的會議”說事,就有這個意思。
不過,主張生活中的節能減排,也有個可操作性強不強的問題。譬如月餅豪華包裝,想人為限制它多半會做無用功。這個說法易引發疑義,弄得不好,會被誤讀為早報與政府限制豪華包裝的要求唱反調,所以先得講段歷史成因:
大抵在1980年代,外貿出口已形成規模,只緣國內包裝材料(包括設計)太落后,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聞國外進口商將中國商品重新包裝后再零售,身價常常可翻番,國家就下決心大力發展包裝產業,并從政策環節予以多項扶持。20多年后,國內包裝產業蔚為壯觀,完整的產業鏈“拴”著上千萬人的飯碗,倘若產業鏈末端的市場需求出現大變化,矛盾隨即會演變和轉移……此外,月餅生產廠家靠包裝賺到的錢遠多于月餅本身的利潤,一年就一個中秋,要限制豪華包裝,甭說產月餅的廠家不樂意,地方上也難以當真去限制。何況,豪華月餅基本上屬于買者不吃,吃者不買,涉及公款消費哩……
倡導“會議環保”,事情就簡單許多,倘若能引導企業開發出專供會議一次性消費的環保型會議易耗品,其推廣使用的可操作性當無大礙。
再舉一例,昨晨早報評論員收聽廣播新聞獲悉,滬上開發出一種新型節能燈,在功率及發光亮度與白熾燈相同的前提下,耗電量只有后者的1/10,壽命卻是后者的100倍,滬上家庭若普遍使用,一年可省電10億度。無奈,“陽春白雪”難成“下里巴人”———卡殼于該節能燈售價太高。大批量生產當能降低成本,可先得依賴政府的政策扶持,且扶持還得講力度、講耐心……
舉上述例子旨在從不同角度說明,從生活環節抓節能減排,可做的事情無處不在。現如今,國家和社會都在強調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氛圍正在形成。具體操作上,關鍵是先易后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譬如,有些要政策扶持,有些需開發替代品,有些則依賴深化改革……若能持之以恒,何愁節能減排不見效?(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