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誤以為離婚分戶能多得補償,廣州番禺石樓鎮裕豐村村民紛紛擁向婚姻登記處鬧著要離婚。各相關部門召開緊急聯動會議后告知村民:“安置辦法文件的公告日期為2007年8月7日,因此,在2007年8月7日后分戶、離(結)婚的,都不符合安置條件。”
9月以來,廣州番禺石樓鎮裕豐村最大的新聞,莫過于第二生產隊郭隊長閃電式的離婚。
郭隊長今年54歲,和妻子共同生活了30多年,養育著兩個已達結婚年齡的兒女。雖不富裕,但也過得其樂融融。可最近,沒有任何征兆,他便和妻子火速離婚。
人們紛紛嘆息,郭隊長倒是氣定神閑。在家門口,他向幾位好心趕來調解的朋友透露了離婚的秘密:離了婚,按政策可以算成兩戶人家,多分一套房。
郭隊長說的“政策”,是指裕豐村被劃為廣州市亞運村開發用地,根據拆遷安置辦法,明年春節后,拆遷的村民將統一分配安置房。
見面招呼“離了沒?”
郭隊長透露的消息在裕豐村村民中不脛而走。高福海也聽到了消息,他和妻子開始了整夜的研究。在朋友的指點下,他們注意到8月7日出臺的《亞運村征地拆遷安置辦法》第26條。
冗長的條文透露出一個信息:已婚夫婦(包括其未婚同戶子女)視為一戶,可回購一套安置房;夫妻離異后,男女雙方各自成為一戶,可回購兩套安置房。
在高昂的房價面前,房子的誘惑被成倍地放大。按照安置辦法,高福海可以不到135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到安置房,而日后,這個地段的房價至少可以飆升到5000元/平方米以上。
和大多數村民一樣,高福海一家最缺的不是房子,而是錢。征地拆遷使這里的農民失去了土地、漁民失去了碼頭,他們需要大筆的錢好讓未來有所依靠。就算不作日后賣安置房的打算,按照安置辦法第28條,高福海也可作為可回購安置房而放棄回購的被拆遷人,被給以6萬元的獎勵。
高福海以種田為生,年收入大概在3000元,6萬元的獎勵相當于讓他可以休息20年了。這是一筆看起來十分劃算的買賣,但高福海有些猶豫,“畢竟從沒研究過政策,不曉得管不管用”。高福海決定,再等一段時間,看看風聲再說。
但形勢不容再等了,高福海突然發現,整個村子的人仿佛都發了瘋似地討論起離婚,一些熟悉的朋友甚至連見面的招呼都變成了“離了沒?”離婚成了一種風氣,按村里老人的說法,一旦有人成功(獲賠),那全村人都肯定會跟著離。
一天十幾對鬧離
石樓鎮的婚姻登記處位于鎮政府一樓大廳左側,從裕豐村騎摩托車過去幾分鐘就到了。昨日上午,高福海不愿再等了。
“我們就寫感情不和,小孩留給你,房子留給我,搬到南派(拆遷安置地)以后,我們就結回來。”
“孩子知道了怎么辦?”
“不管了!”
和妻子簡單商量了幾句,他們出發了。在村口,高福海嚇了一跳。還不到8點,村口已經聚合十幾對準備離婚的夫妻了,“有二十來歲的,也有五六十歲的,都在商量該怎么說呢”。
婚姻登記處是個“清水衙門”,平時冷冷清清,對于突然紅火起來的離婚手續,工作人員有些驚訝,“我們不能阻止別人離婚,可這些離婚雙方的責任分配都太極端了,幾乎都是房子歸我,兒女歸你,連兒女的撫養費問題都只字不提!”
消息傳到了石樓鎮民政辦負責人梅姐耳中,她很快聯想到這些離婚戶可能是在試圖鉆安置辦法的空子。實際上,在安置辦法出臺之前,有關部門就已經估計到村民會想方設法為自己多謀利,“只是沒想到會走到離婚這一步”。
“其實最終離了的還不多,就是前天兩對,昨天三對,可我很擔心這成為一種風氣,影響社會的穩定”,梅姐說。在向番禺區民政局作匯報后,區民政局派了兩名干部下來了解情況。他們發現,離婚戶都是想靠離婚多分房,其實很多男的都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可老婆吵著要離,沒辦法也只好跟著來了。
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只好以上午有其他重要事情處理,暫停辦理離婚手續為由,將高福海及其他人暫且勸回。隨即,各相關部門召開緊急聯動會議。
8月后分戶不符條件
昨天下午3時,針對村民離婚一事的告知書匆匆出臺。
告知書大致稱,“由于個別村民對安置辦法的認識不深,為了眼前的利益,盲目辦理離婚手續。根據安置辦法,夫妻離異后,男女雙方各自成為一戶。由于該文件的公告日期為2007年8月7日,因此,在2007年8月7日后分戶、離(結)婚的,都不符合安置條件。為了維護夫妻雙方合法權益,請你們三思而行,慎重選擇”。
“其實這和安置辦法上講的一樣。辦法是上個月發給村民的,第六條上寫得很清楚,本辦法公告的同時,公安、規劃、建設、工商等部門應暫停辦理征地拆遷范圍內的入戶和分戶,可村民們就是沒注意”,石樓鎮宣傳委員吳女士表示。
有關部門原本計劃于今日在村民中公布該告知書,可形勢不得不讓他們提前行動。昨日下午3時30分許,高福海的妻子等位中年婦女冒著大雨,再次來到婚姻登記處要求離婚。她們并不理解有關部門的解釋,漸漸爭吵了起來。
鎮政府門口,正在等待妻子的高福海害羞地避開記者的招呼。當記者完整地念完告知書時,他臉色大變,匆匆往派出所方向趕去。因為老朋友郭隊長正在那邊等待民警辦理分戶手續,好心的高福海要去阻止這場“沒有意義的離婚”。(記者 饒德宏 龍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