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人民法院一審以原告彭某自身疏忽大意導致被騙、銀行并無對存款人身份進行實質性審查義務為由,判決駁回了彭某要求被告成都某銀行賠償4.7萬元存款損失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查明,2006年12月23日,彭某持身份證在被告銀行開設個人存款賬戶。當天,1名持軍官證的騙子,也以和彭某相同的姓名在該所開設個人存款賬戶。隨后,該騙子找彭某洽談業務,并趁彭某不備,將雙方存折進行了調換。之后,該騙子要求彭某在自己的存折中存入5萬元現金,以證明其履約能力。彭某拿折子存入4.7萬元后的第二天,發現該款已被支走。
法院認為,彭某在銀行開設存款賬戶后,實際上并未在該賬戶上存入款項。慣例上,存款人向存折中存入款項時,銀行是根據存款人提供的存折和存折賬號存入款項,如果銀行錯誤地輸入其他存款賬號,則銀行應對儲戶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本案中,銀行根據原告彭某提供的存折而向該存折賬號存款,此時,被告并無對存款人身份進行實質性審查的義務,因此,銀行并無過錯,造成原告彭某款項被騙走的原因,主要是原告自己疏忽大意所致。因此,銀行對此不應擔責。
該案宣判后,原告彭某表示服判,不上訴。鑒于該案中的騙子以調包手段騙取原告財物的行為已構成刑事犯罪,法院建議原告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偵處。(王鑫 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