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根據去年“北京市1‰流動人口調查”所做的研究報告透露,本市流動人口中過去男勞動力外出“獨闖”的形式逐步演變為夫妻聯手“拼天下”的格局,家庭化趨勢日益明顯。另外,本市流動勞動力的平均月收入為1452元,九成左右在京流動勞動力能夠按時領取工資。
日前發表于《人口研究》雜志上的這份研究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瞿振武教授等專家完成的。本次抽樣調查共收集流動人口調查問卷4078份,向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的房東問卷715份。
流動人口女性比例逐年提高
調查顯示,本市流動人口性別比為123,男性多于女性。對比近10年人口性別比的變化發現,越來越多的女性已加入到流動人口的行列。1997年流動人口的性別比為173,2006年則降到了123。
值得關注的是,本市流動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流動兒童所占的比例明顯提高。1997年14歲以下的兒童占本市流動人口的比例僅為6.7%,到2006年這一比例已提高到14.2%,十年左右的時間提高了一倍還多。
流動勞動力月收入1452元
抽樣調查顯示,本市流動勞動力的平均月收入為1452元,中位收入為1000元。但不同就業身份流動人口之間的收入差別比較大,其中就業身份為雇主的平均月收入最高,為1990元,其次是自營收入者,月收入1575元,雇員,月收入1326元。家庭幫工收入水平最低,月收入僅為817元。按照去年本市規定的不低于64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在京流動勞動力中接近15%的雇員月收入低于這一標準。
調查還發現,在京流動勞動力的一喜一憂,喜的是九成左右在京流動勞動力能按時領取工資,憂的是約85%的流動勞動力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社會保險。
六成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
調查結果還否定了把交通擁擠主要歸咎于流動人口的觀點。調查顯示,流動人口的工作地點和居住地高度一致,近75%的流動人口工作地和居住地在同一鄉(鎮、街道),僅一成多流動人口跨區縣上班。另外,近六成的流動人口步行或騎自行車上班,采用公交和地鐵等方式上班的流動人口比例不到20%。
超半數流動人口
來京經親朋介紹
在本市流動人口中,30%曾在兩個以上的省市流動過,其中最多的曾在23個省學習、工作過。不過,更多在京流動人口對北京這所城市表現出很高的忠誠。調查顯示,近七成的人只流動到過北京,沒有去其他城市工作的經歷,他們一離開家鄉外出流動便把北京作為他們的目標城市。對比之下,流動人口來京的主要途徑是親友和鄰里網絡,超過一半的流動人口選擇這樣的渠道。沒人介紹就直接流向北京的接近四成,而通過用人單位上門招工或當地集體組織前來的流動人口比例很少,所占比例僅為2個百分點。 (羅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