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別墅違建查處受阻 市長:無論富貴依法嚴處
“我一個街道辦副書記副處級干部,能把那些廳級甚至是部級的別墅業主怎么辦?”
就在市長許宗衡表示已注意到銀湖別墅區豪華別墅違規改擴建的報道,要求有關部門盡快調查,確屬違建嚴肅處理的情況下,執法隊員前往查處。但他們剛一離開,別墅又開始施工。昨天下午,羅湖區清水河街道辦負責人如此感慨。
推倒重建別墅正在灌水泥
“兩三個月之前我們就在施工了。”昨日上午,在銀湖路一個公交車站牌邊上的一棟豪華別墅,工人們正在施工,記者咨詢工人得知,沒有得到停止施工的指令。
在銀湖別墅群內一個單套價值超過5000萬元的豪華別墅群內,記者視野可及的三棟豪華別墅均在施工,外墻腳手架和施工設施清晰可見,三三兩兩的工人們正在忙碌。一輛“粵B”牌照的運輸車,滿載著建筑用的青磚通過別墅區大門進出。
下午2時30分左右,由羅湖區城管行政執法局、清水河街道綜合執法隊、清水河派出所民警、民兵等組成的一支40余人的隊伍,全副裝備前往銀湖別墅群執行查處行動。
昨日下午2時45分左右,40多人的執法隊伍兵分多路,分別前往幾個別墅區執行查處行動,記者跟隨羅湖區城管局和清水河街道辦有關負責人,前往一個豪華別墅群。
按照銀湖別墅區內地產中介的掛牌價格,這個豪華別墅內單套別墅價格超過5000萬元。由于事先做過清查工作,執法隊伍直接前往其中的4號別墅,與周圍的別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號別墅的建筑已經被全部挖掉,新建的兩層正在澆灌水泥,遍地都是建筑用的鋼筋,工人們的衣服掛在一樓的鐵絲架上。
執法隊剛走施工立即啟動
“這一套就是典型的把原來的別墅全部拆掉,重新建的別墅,沒有在規劃部門審批,屬于違建。”清水河街道辦和綜合執法隊負責人均表示。
執法隊員首先阻止了工人們的施工。“首先控制工人,再搬走建筑材料。”清水河街道綜合執法隊負責人表示,至于鏟除違建和罰款之類的行為,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規,綜合執法隊不具備權限。
經過近40分鐘的查處行動,執法隊伍在對三四套正在施工的別墅進行甄別和查處之后,先后離開前往其他地點。
出乎記者意料的是,不到3分鐘,當記者步行走出該別墅區時,在4號別墅不到200米的范圍,一套架滿腳手架的別墅里傳來轟鳴的鉆機鉆水泥板的聲音,挖掘機也在揮舞著鐵鏟。
記者隨后沿銀湖路由北往南,在一個公交車站牌前,上午正在施工的別墅里同樣傳來施工的聲音,不過由于墻體和擋板的原因,沒有看見建筑工人。
“這是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而且還是曠日持久,老鼠不僅狡猾,還很強大。”昨日下午,清水河街道辦負責人在了解到記者反映的“前腳走,后腳建”的情況后說。
論道查違
查還是疏?
根據清水河街道綜合執法隊統計的數據顯示,銀湖別墅群內完全為拆了再建的豪華別墅有6棟,平地整建的有2棟,外部和內部裝修施工的則更多,且均未經過有關部門審批。
“除了加強執法查處,有效的疏導也是需要直面的問題。”清水河街道辦負責人認為,豪華別墅有區別于其他商品房的特性,對于豪華別墅的管理,有必要區別于普通商品房,而豪華別墅的改建和擴建施工,“不知道找誰批,也不知道能不能審批通過,導致業主都不走正常審批的路徑”。
對于本報獨家調查報道,深圳市查違辦有關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建議,由市政府成立一個規劃、查違、建設、國土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機構,專門監管和遏制此類違建。
“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建設性的建議。”羅湖區城管行政執法局和清水河街道辦負責人認為。
執法之困
查了四年見不到一個業主
知情者透露很多別墅是業主以他人名義購買的
“跟你說實話,這些豪華別墅的業主我是一個都沒見過,都是和施工的打交道。”昨日下午,清水河街道辦負責人表示,盡管查了快4年別墅違建,卻沒見過違建別墅的主人,因此也不能和這些人面對面溝通,甚至執法通知都因為無人簽收而未能生效。
令人疑惑的是,這些別墅的施工工人和施工公司卻一致堅持為業主保密。昨日下午,記者隨同執法隊伍前往一個豪華別墅區內,在至少3套別墅違建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們都稱只是干活的,不了解關于業主的任何情況。
“我也不知道業主的情況,是朋友托我們來施工的。”香港一家施工公司的負責人李先生堅稱,作為施工公司負責人的他,既不知道為誰施工,也“不知道施工費是多少”。
“因施工需要,臨時占道,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管理處出示。”在一個豪華別墅區內,正在違建施工的一套別墅邊上掛著這樣的標志。
“我們大概知道業主們是什么身份,但也不是很清楚。”該別墅區管理處客戶主管許先生說,管理處一般會保密業主的資料,“還要靠業主交管理費”。
就在昨日查處的現場,一棟正在施工的別墅內,一位30歲左右的婦女眼見大批執法人員前來,立即拿出手機,撥通一個號碼報告情況。不過當記者詢問時,她堅決否認自己是業主和施工公司,也不愿透露自己的任何身份。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豪華別墅的業主絕大多數都是以他人的身份購買,而實際上每年在別墅居住的時間并不長。“很多業主在國外,在北京,也不常在這邊住的。”清水河街道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記者 姜鏘 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