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十二月七日電 (記者 劉雙雙)冬至來臨,八百里洞庭湖卻因持續少雨進入最低枯水位。洲灘裸露,航道擱淺,這對進入遷徙高峰期的洞庭湖候鳥是否有影響?
“短期的低水位不會直接影響候鳥的遷徙。”今日在湖區實地調研的東洞庭湖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蔣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一些小洲灘已經干涸,部分區域內候鳥種類和數量較往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湖區內核心區的封閉式管理依然為候鳥提供了較好生存環境,整體影響不大。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是鳥類和其他野生動植物的天堂。每年冬季,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及中國青海湖的近百萬羽、二百五十多種鳥類聚集在洞庭湖棲息。位于岳陽的東洞庭湖區是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有約六十種、十萬只左右水鳥來此過冬。
去年、今年連續兩年洞庭湖遭遇長時間秋冬旱,候鳥遷徙數量卻未受大影響。據今冬初步觀測,東洞庭湖面積約三萬多畝的大小西湖區內已經聚集了五萬多只遷徙而來的過冬水鳥,核心區春風湖區同樣聚集了二萬只左右遷徙而來的水鳥。
這歸功于大小西湖等核心區實施封閉式管理,以及當地關閉湖區紙廠后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蔣勇說,目前,在洞庭湖四個保護區,已經逐步建立起四至五個封閉式管理核心區。核心區內保護完好的生態條件給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成為鳥類“避難所”。
專家認為,盡管一年或者二年的枯水對鳥類遷徙后的生存環境影響不大,但長久下去將影響湖區生物鏈。蔣勇說,建立更多的核心封閉管理區是洞庭湖保護今后的發展趨勢,這樣既能增強鳥類應對洞庭湖生態條件變化的抵抗力,也能減少人為干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