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夠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對接包氏族譜,從而確定瀏陽包氏是否包公的后裔。”昨日,瀏陽市三口鄉古港鎮的七旬老人包學成抱著厚厚的一本瀏陽三口鄉“包氏族譜”來到本報,稱自己是包公后代,并準備前往合肥尋根問祖。
明成化年間遷徙至瀏陽
據三口鄉《包氏族譜》記載,“包胥受封于楚,因有功被賜姓包。包氏后代中比較出名的,在漢朝有包咸、包恢,唐朝有包融,宋朝有包拯。”而包氏瀏陽分支的始祖名叫包書成,明朝人,一直居住在合肥,后因戰亂不遠千里,于成化年間步行遷徙至瀏陽三口塅定居,并逐代繁衍開來。
“三口鄉姓包的有100余人,以前家中還有祠堂,后來被水沖毀了。”包學成老人翻開族譜向記者介紹。一直在長沙機床廠工作的包爹,退休后開始專心續修族譜。“我們的族譜分別于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進行過續修。1995年,我再次對族譜進行續修,并進行復印保留。”包學成告訴記者,由于年代久遠,族譜出現破損,紙張也發黃,他花了大價錢才找人全部復印下來。
前往合肥對接總族譜
“雖然瀏陽包氏的族譜較清晰,但必須到合肥尋根問祖后,才能最終證實我們是不是包公的后人。”包學成說。
據了解,以前,瀏陽包氏后裔中,尚未有人抱著尋根問祖的目的同有關機構取得過聯系。“我從報紙上了解到,全國各地包公后裔總人數約有10萬人,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其中,安徽省包家村是包公后裔的主要聚居地。”包學成表示,“合肥有包氏全國的總族譜,只要進行對接,便能知道我們是不是包公的后裔。”包學成老人準備于近日前往合肥。
昨日下午,記者和包學成來到長沙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專家仔細察看了《包氏族譜》后,建議包學成再去三口鄉尋找其他遺跡和資料來進行佐證。 (記者 彭瑋蔚)
相關鏈接
人們以姓包為榮
據相關文獻記載,包姓起源主要有3種。傳說中的庖羲也稱為包羲。包羲的后代就形成了包姓。包姓的另一起源來自于春秋時楚國貴族申包胥,申包胥的后代取中間的“包”作為姓氏。另據《后漢書》記載,丹陽鮑氏在西漢末年為避王莽之亂,改姓包氏。目前,包姓在全國約有人口159萬,在各姓中排第173位。
在我國,提起“包青天”可謂家喻戶曉,無不敬仰。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聞名,曾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包拯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因包拯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著,包姓后人均以姓包為榮。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