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引進中,上海正在實施居住證和戶籍雙軌制,居住證制度已成為目前人才引進的主要方式。昨天,在上海市政協2007年課題調研成果通報會上,由民盟上海市委會完成的《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研究》透露,上海有關部門人員預期在條件成熟時走居住證單軌制,但轉軌何時能完成尚無具體計劃,課題組建議對持居住證者經合理過渡期,通過評判后允許其落戶。
“落戶”逐步趨嚴
從2002年起,上海在引進人才工作中實行《上海市居住證》制度,為了適應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加的形勢,從2004年起進滬就業的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也納入了申領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的適用范圍。
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2004年前,上海市給相關外來人才發放戶口28000個到30000個,2004年實行雙軌制后轉變為居住證4000個,戶口24000至25000個,2005年發放居住證超過10000個、戶口20000個,2006年發放居住證17000個、戶口15000個,2007年居住證爭取更全面推開。課題組表示,從數據可以看出,上海引進人才的總數是在逐年穩步增長,但戶籍政策變化趨勢是逐步趨嚴,居住證制度是目前上海人才引進的主要方式。
課題組在調研報告中指出,上海實行的居住證制度,為人才提供了更靈活、更有效的生活和工作保障,促進了人才的“柔性”流動。
“評分制”受質疑
但是,課題組在調研中也注意到,社會各界對居住證政策存在著質疑,主要集中在配套措施不完善,規定中提及很多待遇用的是“可”、“應”這類建議性詞語。而且有關政策只是說申請居住證后,仍可申請戶口,但無居住證可轉成戶口的規定。
而從2003年起,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辦理上海市戶籍開始試行“評分制”,進滬就業的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各項要素累積分值高于標準分,可以辦理上海市戶籍;低于標準分,辦理人才引進《上海市居住證》,標準分由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根據市政府戶籍人才增長調控要求確定。課題組認為,上海學習發達國家技術移民標準實施綜合評分政策,在公平性和公開性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雙軌制繼續施行,若簡潔明了地評價學生是否符合引進人才的標準還有待深入研究。
對于目前的雙軌制,課題組在調研報告中透露,各有關部門人員對這項政策的預期是基本一致的,希望條件成熟的時候要走單軌制———居住證制度。只是這樣的轉軌什么時候能夠完成,目前還沒有具體計劃出臺。
課題組建議,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單軌制,廢除評分辦法,取消應屆畢業生的評分制的戶口審批制度,對非上海生源的畢業生統一辦理居住證,然后經過一段過渡時間設定合理標準,由市場和用人單位對人員進行評判,對符合要求的人員允許在上海落戶。 (記者姜麗鈞)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