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昆明日報》用4個整版公布了從市委書記、市長到5區、1市、8縣及市直各部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聯系電話,同時詳細刊登了各領導的職務分工情況。這一專刊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報紙很快被一搶而空;在對此進行轉載的彩龍中國網里,這一內容也成了被收藏、復制得最多的帖子。為了使更多的市民獲得這份報紙,《昆明日報》對專刊進行了再版印刷,全市各報刊亭都有銷售(今日本報A10版)。
看過2月17日晚上CCTV播出的“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人都知道,“良心醫生”、“中國醫療器械打假第一人”陳曉蘭,10年來舉報的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證實、被查處。在這10年中,有人把陳曉蘭當作英雄,也有人把她稱為“叛徒”。10年打假,陳曉蘭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貼上了自己的健康,甚至被人誣為“精神有問題”,原本平靜的生活更是坎坷不斷。
在此我們不妨稱陳曉蘭式的努力與成績為“陳曉蘭式監督”,而她那令人感動又心碎的艱辛打假,又向我們展示了“陳曉蘭式困境”。而作為又一面為民生利益的政策大旗,此次昆明日報公布領導干部聯系電話的做法,幾乎得到了眾口一致的稱贊。
筆者在此將陳曉蘭與昆明的做法放在一起比較,無意作出由此及彼的推理。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陳曉蘭和昆明領導層所面臨的共性困境在于,他們的不懈追求,具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帶有很大程度的不可復制性。所以說,僅有陳曉蘭式監督是可悲的。
一個簡單的邏輯思維就是,對于當今的醫療體制和醫療環境的完善與肅清而言,我們需要陳曉蘭式的唐吉·訶德般的執著與堅韌,也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惠及全民的大眾醫改;對呼喚民主、法治和憲政的轉型社會發展困境而言,我們需要昆明式的鐵腕探索,更需要有普遍意義的、能夠通過可行的方式轉化為公共政策、脫離鐵腕的個人主義依然能發揮效力的創新。
有論者早就指出,檢驗一項公共政策的合理與有效,不是看公共政策制定時的初衷和愿望的良好,而要看這項公共政策能在多大范圍和廣度取得了效果、惠及了民生。按照同樣的邏輯推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在為一項帶有領導人個人色彩和區域性質的公共政策叫好與喝彩時,除了要看愿望與結果外,也應該更進一步地看它是否具有脫離具體環境、不被孤膽英雄掌控時也能彰顯“約束權力”、“制衡權力”的價值。
陳曉蘭感動中國和昆明公布領導電話的努力之所以引發我們的關注和思考,在于其行為在當前環境和情態下具有的非普遍性和目前尚因各種原因而難以復制的獨特價值。也許他們在做出這些努力之初無意在公共層面上勇為先鋒,因為大環境、發展階段等諸多因素的逼仄,更不能將他們孤膽英雄式的探索歸咎于他們的淺視或者是努力程度的不夠。但我們必須認清的一個事實就是,陳曉蘭之于民間話語的表達、昆明領導層之于政府官員的常態存在的追求,不應該也不能長時期停滯在個人主義而非公共政策的改進。換句話說,我們在為他們鼓掌的同時,還必須拿出行動來,保證他們付出艱辛努力的訴求與探索不是只成為孤零零的標本。(河南 李記)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