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個弱智問題:碰到一只老虎與碰到一群羚羊這兩種情況,哪一種會令人更害怕?你大約會毫不遲疑回答:“當然是怕老虎,誰會怕羚羊?”如果在野外,你這樣回答是對的。但如果在俗世紅塵呢,那就得另說了。
“劉羚羊”事件的發酵反應就是,越來越多的獲獎照片被網友重新拉出來“過堂”,且多有被發現問題的。最近,2005年“華賽”(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一張金獎照片也被網友強烈質疑為合成修改作品。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學術部副主任許林也稱,他已經有了更充分的證據表明照片百分之百造假。照片作者張亮則給予否認,并表示此事無聊,無意自證清白!叭A賽”官方則表示,華賽并不對照片進行真假鑒定,如果接到舉報則會進行調查。目前主要還是靠輿論監督。(2月21日《央視國際》)
其實我聽在媒體工作的朋友說過,自從數碼照相機大量用于新聞圖片拍攝后,加工照片就已經成了常事。但我總想,“劉羚羊”獲獎這事是偶然的漏網之魚。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的,這點伎倆騙騙我這樣的外行人不難,圈內行家豈是那么好騙的。但沒想到,堂堂“華賽”,居然就沒有照片真假鑒定這一關!而且,對張亮照片的質疑,早在去年4月就已經出現,“華賽”官方也收到了,但相關質疑終究不了了之。
社會的公信力并非憑空而來。人類其實并不是天生就懂得守信的天使,社會學中的“囚徒困境”試驗向我們揭示,誠信的形成,是建立在對不誠信行為進行明確無誤的懲罰基礎上的。如果不誠信的行為在社會中得不到懲罰,那么,不誠信就必然成為人群中交往的游戲規則。社會公信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我們都說“周老虎”事件嚴重傷害了社會的公信力,就是因為我們至今沒有看到相關責任人受了懲罰。但“周老虎”雖然可怕,拍照者畢竟只是一個業余個體,周正龍所拍照片如果不是因為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實不會擁有如此大的傳播能量。而且,我們還不得不承認,周正龍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農民,他個人的身份也令對此事的質疑與批判,相對更容易展開與深入。
但是“劉羚羊”們則大大不同。一方面他們技術更專業,另一方面,他們是專職的新聞傳播者,他們的照片傳播能量是很大的。并且,這些專業拍攝者背后,往往有著機構權力、利益集團的影子。對他們的質疑與批判,絕不像對周正龍那么容易,有時甚至根本就進行不下去,更別提明確懲罰了。雖然我們知道,“劉羚羊”的坦承錯誤,已導致了其所供職的《大慶晚報》總編輯王忠一“下課”,但我們顯然不能指望每一個犯錯的人都能坦率認錯,尤其是涉及利害時。
所以,一群“劉羚羊”對社會公信力的損害,比一只“周老虎”可怕得多。用一條在該新聞后面的網絡評論來結束此文,“以后看到啥都要問一下,假的吧?”羚羊比老虎可怕的后果,已經顯現一斑了。(樂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