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紙、上香,還是獻花、鞠躬、網絡祭奠?又是清明時節,雖然有關部門積極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但煙霧繚繞,風吹曠野紙灰飛仍是不少陵園的常見現象。在市區,一些市民夜幕降臨后走出家門,燒紙錢、祭亡靈。新型祭奠方式為何未能“叫好又叫座”呢?
陵園提供免費鮮花,可很多人還是燒紙、上香寄托哀思
3月29日8時30分,位于石家莊市西郊的河北省雙鳳山革命陵園,緊鄰陵園的道路已是車水馬龍,在陵園設置的集中祭奠點,紙錢燒處,人頭攢動,煙霧繚繞。稍稍有一點風,紙灰就會漫天飄舞。即使有人手捧鮮花來祭奠,也不忘帶上紙錢、冥幣等傳統祭奠品。
陵園管理處副主任賈金棟說,陵園號召采取“一束鮮花,三鞠躬”的文明祭奠方式,并提供免費鮮花,但很多群眾還是選擇燒紙錢。
家住河北省四建家屬院的劉大媽認為,清明節到現場掃掃墓、燒燒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是必須做的,否則總覺得對不住已故的親人。
類似的情景也發生在石家莊市人民紀念堂、常山陵園。石家莊市人民紀念堂的工作人員說,自3月24日起,每天都有幾千人前來祭奠。用鮮花代替燒紙的市民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采取燒紙錢、上香、擺放供品等傳統祭奠方式。更有人在用鮮花祭奠后又去燒紙錢,還要跪下磕頭。
還有不少城市居民走出家門,到街頭燒紙錢、祭亡靈。這幾天,一到晚上,在石家莊一些十字街頭,都能看見有人一邊燒紙錢,一邊念念有詞,火星、紙屑上下飛舞,刺鼻的煙味迫使行人、車輛提前繞行。長安區環衛大隊的王瑞玲說,燒紙的灰很難掃,風一吹滿天飛,環衛工人要付出比平時多一倍的勞動量。
據石家莊市民政局統計,該市每年約50萬人在清明前后外出祭掃,給道路、公墓等場所的管理帶來很大壓力。同時,傳統的燒紙錢祭奠,既造成環境污染,又增加火災隱患。去年4月2日至5日,全省有13起因上墳燒紙引發的火災。
祭奠的主要人群年齡偏大,對網祭等新方式接受較慢
石家莊市橋西區的王先生離開家鄉湖北已整整5個年頭了,由于工作忙,根本沒時間回老家掃墓。從去年起,他選擇了網上祭奠,在一家祭祀網站為逝去的父母建了公墓。“網上祭奠既省時、省力、省錢,又不受時空限制,同樣可以寄托哀思之情、表達感恩之心,可謂一舉多得。”王先生說。
近年來,石家莊、秦皇島等地紛紛開辦文明祭奠網。4月1日,記者輕點鼠標,登陸“石家莊文明祭奠網”,在網上紀念堂里可為先人選擇墓碑樣式、墓地背景,然后上傳逝者生前的照片、資料,同時可為他們點燭、上香、祭酒、獻歌、留言、清掃墓地,還可書寫祭祀留言。
該網站負責人戴玉林說,網上祭祀既可彌補時空阻隔的缺憾,又符合現代人表達情感的習慣。石家莊市文明辦主任薛建廷說,倡導文明祭奠特別是網上祭奠,有利于減少封建迷信活動和環境污染,不失為傳統祭祀的有益補充。
雖然“一束鮮花,三鞠躬”、網上祭奠有諸多好處,政府部門、專家也在大力倡導,但這種現代的祭奠方式仍顯“曲高和寡”,并不“叫座”。石家莊市民劉先生明確反對網上祭奠,“掃墓是一種文化符號,寄托著人們太多的情感,要把傳統掃墓方式改在虛擬的網絡上進行,原來的意味就變了,至少我暫時無法接受。”
“石家莊文明祭奠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站2006年11月開通以來,在網上建公墓的不過380多戶;而雙鳳山陵園建立的祭奠網也少有人光顧;石家莊市人民紀念堂免費設立了電子刷卡祭奠,祭奠者只需持卡在刷卡區一掃,親人遺像便顯示到屏幕上,供奠者拜祭,運行兩年來辦卡的人并不多。
雙鳳山革命陵園管理處主任趙松茂認為,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對網絡不太了解,而這些人恰恰是祭奠逝者的主要人群。他們的傳統祭奠觀念根深蒂固,對新事物接受相對較慢,因此網上祭奠點擊率不高就不足為怪了。
興“儉祭”之風,在揚棄中繼承傳統節日精髓
日前,石家莊市一項街頭隨機問卷調查顯示:選擇“去墓地祭奠的理由”有3個備選答案,分別是:顯得更誠心、傳統使然、其他。74位被調查者中,與備選答案分別對應的人數為30人、44人、0人。對此,石家莊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顯得更誠心”屬于個人的思想,“傳統使然”則是外部環境,也就是我們的傳統民俗和文化。
“祭奠已故親人是人之常情,面對‘燒紙風’,不能一味地去‘堵’。”石家莊市殯葬管理處的周濤認為,傳統祭奠習俗歷經千年積淀,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文明祭奠觀的樹立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一個接受過程。
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表示,在打擊販賣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同時,還要給傳統的祭祀方式留個“出口”。拿燒紙錢來說,光“堵”不現實,政府部門要因勢利導,在“疏”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規范,譬如建立集中焚燒點或在街頭放置焚燒容器,必要時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措施對安全隱患加以規避。
趙松茂說,改變市民的傳統祭奠觀念并非易事,最根本的是要移風易俗,用新的文化觀念改變傳統習俗,特別是要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親人在世時多孝敬,喪葬、祭祀時盡量從儉,不搞那些五花八門的鋪張浪費。
社會學者梁勇教授說,應在揚棄中傳承傳統節日的精髓。尤其是清明節的祭掃紀念活動,應該賦予理性文明的內涵,倡導綠色祭掃、文明祭掃。(王明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