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經得起當場點驗
點鈔機出現在婚宴上損害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從今年初開始,杭州迎來了新一輪結婚高潮。越是奧運會前后,酒店里越是婚宴爆滿。身邊的朋友、同事結婚者扎堆出現,結婚送紅包也成了人們熱議的焦點。
記者聽到最猛的議論是,在浙江沿海一些縣城,有人婚宴上送出的紅包要過“雙關”——點鈔機和驗鈔機。這個紅包的滋味,不禁讓人咂舌。
現象
婚宴送禮金就像去銀行匯款
“紅包一個個經過點鈔機,再過驗鈔機,旁邊有人記下數額,再寫個大名。大家都看著,送少了,臉可擱不住。”
說起前些日子經歷的一場婚宴,鄒先生聲線走高,心情卻怎么也上不去。
鄒先生的老家在寧波寧海。他受老同學之邀,特地從杭州前去喝喜酒。考上大學后,鄒先生就離開了老家,大學畢業后留在杭州工作,也難得回去一次。
“老家送禮風俗的變化真大啊!”鄒先生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場景:同學的婚宴是在當地一家豪華酒店里辦的。大堂門口,擺上一張大桌,按照當地規矩,前去賀喜的賓客先到這里“報到”。
鄒先生說的這個“報到臺”跟其他地方可不一樣。桌子上除了有簽到本,還放了一臺點鈔機和一臺驗鈔機。“說是紅包,其實連外面那層紅紙也不要了,來的客人直接從口袋里掏出一疊百元大鈔,跟存銀行一樣,先過點鈔機,數字跳呀跳,送了多少錢一目了然。如果機子叫,抽出可能有問題的這張錢再到驗鈔機上面驗一下。點過驗過,紅包驗收過關,再在大紅鑲金邊的簽到本上簽個大名,這才算完事。”
“有些外地人跟我一樣不知道還有這新程序,還按照老辦法把現金封個紅包,去報到后,被當著主人家面拆開,然后"喂"進點鈔機里。”
“"喂"600元,點鈔機都沒個響動。送1000元的,只有嗤一聲。只有送上兩三千元,或者上萬元的,點鈔機才覺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多哼哼幾聲。光聽聽點鈔機數錢的聲音就知道這個禮大還是小。”
“像我這樣不知情的人,一看前面的當地客人送得都很多,礙于情面,趕緊又掏出200元塞進去。”
詢問當地的朋友后鄒先生才知道,自己出門多年,老家的風俗已幾經變化。結婚禮包用點鈔機點數,早已約定俗成,當地人也習以為常。
來賓面對數錢神色自如
寧海當地一家四星級酒店負責酒宴的值班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寧海結婚的新人,如果家里沒大老板之類的親戚,一般會預訂2888元一桌的酒席,這樣才有可能跟賓朋送的禮金持平,不會虧本。“有的親戚闊綽的,訂七八千元一桌的也有。這里老板比較多,送禮大,婚宴規格也高一些。前段時間我們這里有對新人結婚,還有人提了兩箱子錢來送禮,負責收紅包的人都是用點鈔機數錢的。”
記者發現,除了寧海,溫州、臺州等地的一些婚宴上也在使用點鈔機點紅包。點鈔機有的是新人自備的,有的干脆就是由酒店或婚慶公司提供的,算作婚宴服務的項目之一。
“點驗紅包由我岳父岳母坐鎮,紅包太大了,得由他們親自把關。一般的親戚也不敢接手,怕萬一有個疏忽,不好交差啊。”南先生的妻子是溫州文成人,說起自己跟老婆在文成辦的那場婚宴,就跟昨天才剛剛發生一樣。
“我都看傻了,只見錢一捆一捆的。”南先生介紹,他們家的客人來送禮,是直接把一疊疊的錢用紅紙包起來。簽到的時候,當著主人和圍觀的賓客的面拆開,雙手呈上,岳母則雙手接過來,放進點鈔機。點好后,在記賬本上記下數額和客人姓名。“送多少,大家都看得見。送得多的,自然覺得臉上有光,岳父岳母也開心。”
“岳父母家收禮收得多,我們自然也高興,不過,就是覺得過點鈔機好像有點赤裸裸。我是從沒見過這種場面,但看來賓們的表情,都挺自如的,沒人覺得不舒服,我當然就不好說什么了。”南先生說。
探究
當場點錢可避免收假鈔?
“婚禮紅包太大了,數不過來,只好用點鈔機了。”采訪中,有人把用點鈔機點紅包的原因歸結為禮金過重、禮錢過多。但錢雖多,婚宴結束后回家數也是一樣,記賬也是如此,用不著當場進行,新人們為什么要當著賓客的面拆包數錢呢?
據稱,紅包當場點驗,本來是緣于此前有新人在結婚禮金中收到了假鈔,甚至還有賓客故意把自己收到的假鈔拿到婚禮上去“開銷”。收了假鈔,知道是誰送的,從此對此人就有點看法;不知道是誰送的,又免不了對賓客產生猜疑。為了防止自己吃暗虧,新人們干脆把點鈔機放在大堂,收到紅包當場點驗,假鈔自然就不會出現,同時又免去了事后數錢和記賬的麻煩,可謂一舉多得。
網絡論壇上甚至有人建議新人,干脆設個POS機,直接刷卡轉賬,又現代又省事。
但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將本來包在紅包中的一分心意徹底轉化為數字。來賓縱使本來無心與人比較,在這種情形下也免不了掂掂自己紅包的分量。
鄒先生感嘆,紅包當場點數,這給客人的壓力也太大了。“本來一個紅包遞過去,喜氣洋洋的,人家高興,我自己也高興。現在又是數錢又是記名字。一起去的人,送了多少彼此都看得見,記賬本上,誰送了多少一目了然。我就只能多加點錢。送少了顯得情誼不夠深,而且面子上也過不去。驗鈔機就更受不了了,弄得我送出去之前還先看了看自己的錢,萬一驗鈔機響了,你說場面多尷尬?”
“這樣說白了就是不相信親朋好友。”剛剛新婚的馮先生說,婚禮本來是件喜慶的事,讓大家見證一下自己的美滿婚姻,“當場驗鈔”會讓婚禮變味,“放個點鈔機在那兒,辦婚禮到底是為了結婚還是為了收錢?”馮先生堅決不用點鈔機,他說,即使禮金中有假幣,他相信親友們也不是故意的。他寧可自己吃點小虧,也不想讓親友們心里不痛快。
婚宴背后的經濟學
目前,點鈔機出現在婚宴上的畢竟還只在少數一兩個沿海縣城,但是近兩三年來,各地婚宴紅包越送越大,禮金數額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
說到禮包大小變化,這個月就要擺婚宴的薛小姐特別有感觸。今年1月1日到6日,小薛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紅色炸彈”的狂轟,連續6天趕場喝喜酒。“去年上半年,我喝喜酒一般都送800元的,到了下半年簡直拿不出手了,增加到1000元。年初這6場可把我拖垮了,6000元相當于兩個月工資,眨眼就沒了。”
轉眼4月,該輪到薛小姐辦喜酒了,以前送出去的,現在朋友們也要還給她。經她打探,那些朋友對她還算不薄。“以前我包給她1000元的,現在最少也要還我1088元圖個吉利,多的么另加200元。有的朋友加多加少,還要看跟我的婚宴相隔多長時間,間隔越久加得越多。這個也沒辦法,已經成了惡性循環了。后送的肯定要比先送的多給些。”
“收了別人的紅包可不是就沒有事了,這些都是人情債啊,要還的!”2006年,黃先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向記者透露,當年婚宴分杭州和寧波兩地擺的,一共花費14萬元“成本”。不過,成本大,“收效”也高。小兩口一共收到紅包約24萬元。凈賺10多萬元,“這筆錢我們拿來買了輛車”。
黃先生稱,雖然婚宴賺了輛車,其實后面的日子都是要一筆一筆還回去,跟還貸似的。“這就像一場民間融資,親戚朋友們集合起來一次性送你一大筆錢,日后再慢慢還回去。不過,現在的勢頭是,后面還的要多加點利息,不然連人家本金都保不住。至少要跑過CPI吧!我們壓力也大啊!”
分析
人與人的關系
不能徹底物質化
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樸素的情感交流方式似乎在開始變味。
“婚宴上很容易出現假鈔,用一下驗鈔機,我倒覺得無妨。不過,要是用點鈔機點數額,對客人來說就不禮貌了。”著名民俗學家、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呂洪年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應該用紅包大小來衡量。
過去親戚朋友送禮,是為了在心理上表示友好、慶祝的美好心愿。送禮的時候講究吉祥如意,喜歡用“八”和“六”在數量代表發財之意。但都沒有規定禮金的數額。“心意是無法用秤竿子秤出來,更不可能用點鈔機點出來。在我看來,送600元跟1000元都一樣,表達的是同一個心意。”
結婚送禮本是加強情感紐帶的很好的機會,但是現在變成了一種物質上的交換,甚至成了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副所長楊建華認為,點鈔機出現在婚宴上,這種現象與人際交往的初衷已經相去甚遠。這背后透露出的社會本質是,在社會轉型期,人與人之間原本樸素的情感結構遭到商業化帶來的破壞。
“人們之間的社會交往情感因素少了,物質化的東西占了上風。這其實是一種社會尷尬,說明我們社會信任的失落。”楊建華說,中國人重面子喜歡送大禮,這無可厚非,但是,大家應該提倡更加文明、健康、高雅的習俗。
專家也提醒年輕夫妻,組建新家庭后要風風雨雨走過幾十年,期間都要靠親朋好友支撐和幫忙,不能因為太在意紅包,而損害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記者 高麗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