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安六月七日電 題:油扇“送節”過端午
作者 鄭長靈 高越偉
端午節將至,記者在福建福安城北官埔村的村民們家中趕巧看到他們正在準備“紅禮擔”,很是奇怪,里頭裝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油扇。一打聽,原來在福安民間,每逢端午,娘家都要給女兒“送節”。“送節”禮品中,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
“端午節前四五個月,就開始有人來村里訂做‘送節’油扇了。每年正月剛過,我們就開始制作油扇了,到端午前夕大概能制成近萬把。”村里一對做了近五十年油扇的老夫婦說,盡管儲備了這么多的油扇,每年端午節,還是供不應求。平時一把油扇賣三四元錢,可端午節,如果沒有事先預訂,就是花五六元也挺難買到。有時候,扇面還沒干,就被買走了。
福安端午以油扇“送節”的習俗由來已久,大約從明清時代一直延續至今。這些油扇,承載著外婆對小外孫的疼愛和母親對女兒的祝福,也承載著濃郁的親情和民眾對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人生的祈盼。
端午節,福安人對于油扇的記憶無處不在。賽龍舟時,舵手們也不忘用畫面艷麗的油扇裝點自己的船只。“水面上,每一艘搏浪飛舟上都有一道油扇搭建的亮麗風景。”村民湯崇華說,“岸邊,趕來觀看賽龍舟的人們,手里也少不了一把油扇遮陽”,遠處看去,人群中,花團錦簇的油扇高低起落,十分炫目。
村民們說,過去,福安民間迎親娶媳,油扇也是必不可少的禮品。男方要備齊大、中、小各種規格的油扇到女方家送禮,而且,女方家親屬不論男女老少,人人有份。據說,這是隱喻一家老小數代同堂。婚后,這個習俗還要繼續延續,漢族人家三年,畬家一年。
福安市文化館館長李凱介紹,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時代,位于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其唯一產地。制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 即取料、做扇骨、裱紙、題詩作畫、上油并晾干。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三十度彎曲的扇弧,風力比普通紙扇大二到三倍。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官埔村絕大多數人放棄了制作油扇的副業,只剩下兩家人一直在做。
沉寂二十多年之后,官埔油扇才又因其獨特的制作技藝,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作為一種依托于制作人本身技藝而存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官埔油扇在被確定為首個國家法定節假日的端午節里重新納入公眾視野。
目前,福安市文化部門已經開始收集整理官埔油扇的相關材料,為其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前期準備工作。同時,為了進一步保護好這項傳統技藝,使其更好地傳承下去,今年年初,李凱館長動員湯崇華、池建華等技藝精湛的村民重新建立了油扇作坊。
“我們這次重建油扇作坊,也有一些新的想法。”湯崇華說,以前,官埔油扇直徑都僅有三四十厘米;今后,想要制作一批直徑六十厘米的油扇,請當地名家在扇面題詩作畫,作為裝飾品來出售。
他認為,把油扇包裝成裝飾品或紀念品,市場應該還是比較廣闊的。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