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青川、滿眼翠色,一直是青川人的驕傲和希望所在。
地震后,這座川北千年重鎮內,98%房屋受損,4000余人遇難,數以萬計的山民被困深山,遽然滑下的兩座山坡則在青竹江上造出巨大的“懸湖”。
痛定思痛。“人定勝天”向“人退林進”的思路變遷,在最初的慌亂過后,成為這座川北明珠更加珍惜的拓業方向。
百里青川
汶川強震前,向明月、董軍一直認為,青川是大自然的寵兒。
5月25日,青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翻開地圖,你會發現,青川是雞鳴川、陜、甘三省的寶地。”揮手趕走帳篷內兩只亂飛的蒼蠅,青川縣政協前副主席向明月自豪而感傷。
1965年,向明月從鄰近的三臺縣插隊到青川。他的早年記憶中,青川溪水清靈、山川青秀。史書記載里,青川也正是以此得名。
“當地的青竹江邊,有多處名叫‘魚洞砭’的地方。每年桃花盛開的月明星稀之夜,群魚首尾相接,從巖縫中順水跳下,大者可達一斤,小者亦有半斤左右。細鱗小口,刺少肉嫩,味道鮮美,鄉人稱為‘陰子魚’。高峰時,每洞每夜可出魚150公斤,歷時半月左右。”
出洞的魚群中有“頭魚”。鄉民按照當地風俗輪流接魚時,一定要將率先躍出的頭魚捕獲,魚群才會魚貫而出。若頭魚受驚逃回,則整夜不再出魚。專家考察稱,魚洞的里面,其實是懸崖溶洞。秋季漲水時,地下水接近洞口,魚群次第跳入,越冬避寒;春暖花開時節,魚群再回流到江河之中。
同樣是1965年,山珍商人董軍出生在青川縣木魚鎮的一個山村里。他的講述中,青川另有樂趣:“小時候,家里養幾只當地獵狗。隔個兩三天,狗就自己弄個野兔子、狍子放在家門口,送給主人。它曉得,頭是它的,肉是主人的。”
“我們有最好的自然風光,青川人出門,一不看山,二不看湖。”5月25日,走出自己青竹環繞、溪水潺潺,離青川縣委大院僅有3分鐘車程的現在居所,董軍驕傲地說。
他們有驕傲的資本。狹小的青川城區,被滿眼的翠色山川所包圍,青色的獅子梁更是走進了小城的中心地帶。腳下蜿蜒的喬莊河,水清見底,巴掌長的小魚肆意穿梭。
更大的青川版圖上,有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前者,有60多只野生大熊貓在此棲息,是收藏青藏高原至成都平原之間天然動植物的“基因寶庫”。后者,則被譽為“西南第一湖”,水面闊達75平方公里,湖內峽谷林立、島嶼成群。
千年重鎮
董軍從事著青川最普通的生意:賣山珍。
在青川,這是一門古老的生意。成就這門生意的,是這座川北小城千年未斷的西蜀咽喉之譽。
“青川是興蜀廢蜀之地。”有關青川的文章中,這總是開篇第一句。
體現三省咽喉地位的最近幾次大事是:1935年4月,紅軍與胡宗南部隊在此殊死血戰。胡宗南敗北,紅軍取得懋功會師大勝利。1949年,解放軍從陰平古道進軍,解放青川后挺進大西南。5月25日,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向明月不時地背誦出大段的古文來。
白水雄關、陰平古道,俱在青川境內。
今日,前者遺址尚存,坐落在白龍湖中心區的東北岸。后者,則是唐家河景區內的重要一景。最險要段一處5公里的古棧道,取名“左肩道”,意為“擔物不能換肩”。
千百年來,扼守著雞鳴陜、甘、川三省的這塊咽喉要地上,青川老百姓在當地的山珍市場內,看到的是來自三省的豐富物產:甘肅文縣的花椒,陜西寧強的生漆、油桐等物,青川本地的木耳等山珍。
董軍和他的爺爺是同行。“他那時候,靠做這個,娶了三房老婆,養了一大家子人。后來不讓做,爸爸為了生存,偷著背出來一些野生木耳、蘑菇、竹蓀等,換些鹽巴、生活資料啥的,也解決了大問題。”
地震襲來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緊鄰山珍市場的移民樓塌下,砸碎了這個當地最大的集貿市場,也令董軍的生意戛然而止。
昔日,山珍市場是每個青川人都來過的地方,出售山貨、買回生活物資。這一天過后,一些人已無法再來,另外一些人則因傷心不愿再來。
董軍是后者。“地動了一下,我起初以為是誰家的裝修聲。很快,聲音不對了。這個移民樓質量很差,一些墻是24的花墻。水泥拿手都能摳下來,隔音什么的都不太好。”
“地震,快跑”,隔壁朋友的一聲大喊,救了董軍。跑出沒幾步,整個移民樓在身后倒下,灰塵蔽日。
董軍回頭一看,“樓碎了,哭喊聲一片。原來的樓頂上面長了很多草,樓塌下來后,草還在頂上。猛一看,就是一片廢墟,好像從來沒有這個樓一樣。無法用語言描述當時的心情。”
沒有跑出來的人很多。
正南大約200米的地方,向明月正在縣委大院開會。隨同他一同跑出來的人員中,有幾人被砸傷或劃傷,血跡不斷。東南大約100米遠的電信營業點內,向明月的女兒幸免于難。她的兩個女同事,同時罹難。
……
青川縣統計資料表明,汶川強震后,截至6月5日,青川縣境內98%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損,死亡4000余人,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旅游產業被毀,山珍產業停滯。
林中黑金
董軍一直后悔自己入行太晚,失去了賺錢的大好時機。
董軍說:“改革開放后,一些人就開始做這個。我那時候還小,上山揀木耳換些零花錢。長大一些了,按照技術員的指導,在自家地里養殖人工木耳。最近幾年,有了一些本錢,才開始收山民們送來的木耳,再轉給來這里收山貨的人,賺差價。”
董軍羨慕他的一位朋友,那個人干得早,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折騰山貨。跟董軍家庭條件差不多,都是靠自己苦干,一點一點地攢。“現在已經搬到廣元買了大房子。生意做得很大,聽說已經開始接海外的訂單了。”
地震前,董軍的山珍生意其實也不錯。短短幾年間,他在青川買了房子,還買了一輛代步的小車,“中間有幾筆做得不好,要不會更好。”地震前不久,他還和妻子商量,在附近的青溪鎮租套房子搞農家樂,因為“旅游將來也有大發展”。
董軍對青川木耳的發展很熟悉,2006年,作為知名的中國木耳之鄉,肉厚、朵大、味道鮮美的青川黑木耳獲得國家原產地保護,是他做山貨生意的一個重要發展期。“當時,縣委書記李浩生特意去北京開了新聞發布會。全國各地都知道我們青川的木耳好,來青川采購的大客戶逐年增多,木耳等山貨的價錢也逐年上漲。”
董軍,是很多青川人創業的一個縮影。
作為青川縣的兩大支柱產業,青川人從事的行業大部分與山珍種植、旅游有關,并分布在這兩個產業的各個鏈條上。近年來,木耳種植開始普及,一些人開始了新的嘗試:香菇、竹蓀、核桃、橄欖。隨著這些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天下山珍在青川”的廣告語,也逐漸出現在中國的很多超市內。
43年里,在這個縣城的另一側,喜歡文學的向明月自伐木青年開始,先后歷任中學教師、校長、教育局長、統戰部長。在這43年里,他對木耳也格外熟悉。文友聚會時,黑木耳是好客的他帶去最多的禮物,唐家河等風景區則是他招待來賓的旅游勝地。
地震前不久,向明月將自己的文字匯成了一本名為《雞鳴三省的地方》的書,以“紀念自己的第二故鄉”。文中,原始森林間的伐木、耕作樂趣以及知青經歷,是他對百里青川最深切的記憶。
人心彌合
“大地裂縫時,人心之間的縫隙合上了。”董軍感慨地說。
青川約25萬居民。城區所在的喬莊鎮,約有2.4萬人居住,四面環山,面積僅為281.97畝。
地域的狹小,使得小城的人們彼此都很熟悉。董軍的摩托車穿過青川城的主街道秦興街時,會不時地緊急停下。而后,他會操著好聽的當地方言和熟悉的人們互相打趣,“你這個錘子還活著哩。”這些人,分別是他的朋友、同學或鄰居。
強震來臨時,這種密切的人際關系成了救援的第一支主力,并在黃金時間72小時內,救出了很多被困者。5月25日,伸出滿是刮擦痕跡的雙臂,董軍說,一開始救人的,多是親戚、朋友和同事。聽說人在下面,挽袖子就上,肩扛手推。“過了一段時間,在一些主要坍塌地點,出現了當地政府、武警戰士的救援身影。大約兩天后,外界的救援部隊終于趕到,開始了大規模的救援。”
董軍稱,他的朋友里,原來婆媳不和的、夫妻吵架的、打罵孩子的,現在都沒了。大震改變了很多人的心態,看開了很多事。
談起將來的生活,董軍“既不擔心也有些擔心”。不擔心的是,幾天前,他一個人去木耳產區木魚鎮看了看,熟悉的山民大部分沒事,長在山地上的木耳,情況也不錯。一些勤儉的人,已經回到地里開始伺弄木耳。“對于青川人來說,如同以往的任何一次自然災害一樣,只要有信心,生活就能繼續。”
令董軍有些擔心的則是,他所居住的移民樓,是縣移民辦開發的最早一批商品樓。“周圍一圈樓都沒事,我們的樓碎得那么厲害。廢墟也快拉完了,沒有了(建筑質量不好的)證據,將來咋說呢?”
同一時刻,曾做過教育官員的向明月,也開始思考“大震之后的責任”。
與城區一些建筑整體垮塌形成對照的是,青川城區學校的主體建筑并無垮塌,向明月主政期間所修建的一些鄉村學校的建筑,也經受住了強震的考驗。向就此在網上公開回憶稱,作教委主任時,他曾下令,任何人不得干擾學校建筑的質量。
據悉,在教育局長任內,向曾組建了“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系統內部施工隊。2006年,他所經手的兩所學校,在洪水沖垮了鄰水一側的一處基腳后,依然挺立未倒。盡管當時已經離任,他聽說后,還是專程去感謝了這個建筑隊。
向稱,他打算在抗震救災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再去看看這些老部下。
生態涅槃
大震過后,向明月、董軍感觸最多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向明月回憶說,2005、2006年,青川連續兩年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兩次都是百年不遇,受災人口10余萬,僅僅過了一年,青川上下好不容易積累的一點城市建設、扶貧新村建設等成果,轉瞬之間化為烏有。
2007年10月3日,流經青川縣姚渡鎮的白龍江,被巨大的山體滑坡阻斷,形成堰塞湖,國道212線被沉入湖底,水位急劇升高12米,下游數萬人緊急避險。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多次批示,幾經排除,方才化險為夷。
向明月稱,青川可謂是多災多難。
董軍則暗自慶幸。青川城區的獅子梁,強震襲來時,山體曾出現部分坍塌。獲悉相距不遠的北川,因山體大面積滑坡全城俱毀時,董軍說,他的朋友們都和他說過,全虧青川的生態好、山上植被茂盛,山體滑坡、落石要少得多。
此外,董軍還感謝的是,青色山川中的各種山珍,不會像很多工廠一樣,陡然消失。年輕時,因為山道難走,他曾羨慕過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他現在不這樣想了,“雖然大部分貨物被埋了,房屋也出現了裂縫,但生意在,生活很快就會好起來。”
5月24日,作為災后安置政策的一部分,青川縣委宣布:首批3萬名居住在青川偏遠山區的居民,將遷出原來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分別遷往縣城其他地區、廣元市以及對口支援省浙江——在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的同時,也恢復當地的生態平衡。
年輕時,作為插隊青年的向明月,曾是原始森林里的砍樹人。“伐木的間隙上廁所時,經常會看到青鹿、黃麂等在對面窺視。環境很美,但那時講究‘人定勝天’。”
43年后,作為青川縣的政府干部,他成了退耕還林的指揮者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原來遍布鄉間的知青砍伐隊逐步撤銷;80年代中期,青川遷出多個完整村莊,建成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唐家河風景區;90年代中期,青川再次騰出幾個村莊的土地修建白龍湖風景區;2003年前后,青川全面關停了延續近千年的民間采金業。
“現在看來還不夠。良好的生態環境、合理的人口布局,也許不能避免地震,但一定會少死很多人。大震之后的重建,也許就是青川鳳凰涅槃的機會。”向明月說。(記者 王陽 青川報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