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性學家、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洲與大洋洲性學聯合會副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達臨昨日建議在云南設立性博物館。“云南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希望自己能為云南做點有意義的事。”在劉達臨看來,雖然道路曲折,但中國的性開放已成為必然。
小文物反映優生意識
性博會展館內,一件反映兩條不同種類魚交尾的青瓷古物,相比其他反映男女交歡造型的古物,顯得含蓄多了。若不是著名性學家、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洲與大洋洲性學聯合會副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達臨道出了這件古物背后的故事,它或許會被多數觀眾所遺忘:當年,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進駐云南后,發現自己的部下多數是漢人,而云南又以少數民族居多。不同民族是否能夠通婚,是許多適婚青年最關心的問題。為此,吳三桂讓人制作了這種瓷掛件,就是為了告知部下及云南的少數民族,不同民族通婚是有利于后代健康成長的,無形中也體現了古人的優生意識。
性禁錮有一半未開啟
劉達臨說,目前,中國私人博物館增多,辦博物館可以給人增長知識,傳播文化。而性博物館除了有這一特點外,還涉及觀念變革,也就不得不面對爭議,F在,中國性禁錮的大門已經打開,卻只打開一半,還有人認為是黃色、下流,使得性博物館的發展面臨較大阻力。這一點,可以從中華性文化博物館坎坷的發展歷程中看到。1999年開辦之初就廣受非議,管理部門認為“性”字不雅,不允許在街面上掛招牌。劉達臨認為,性博物館這一路走來,雖然每一次被迫搬遷都是出于經濟的問題,但實質上最根本的還是人們對“性”持有不認同觀念的原因。
性開放已成必然趨勢
早在開辦性博物館前,劉達臨和他的研究方向及收藏品,就出現了“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情況。在海外辦展覽、講座等,劉達臨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國內。隨著性博物館的發展,一直認為中國封閉的西方媒體甚至這樣評價:“中國能建一個性博物館,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
關于近年來,國人對性開放的認知過程,劉達臨還舉出了另一個佐證:“性博物館剛成立時,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媒體都來關注,但考慮到觀眾的接受能力,最終報道出內容的卻不多。但現在,媒體對性博物館等的報道陸續增多,原因就在民眾對性的認知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坦然了!
文明是性文化的基礎
劉達臨認為,中國現在處于社會轉型的過渡期,人們在意識形態的認知上是非常復雜的。許多新觀念正在形成中,一些舊觀點卻未完全退化。同時西方的許多文化對我們的沖擊也很大,尤其是對青少年!扒嗌倌甑囊庾R形態正在形成中,他們無法有效鑒別西方傳來的觀念,哪些是精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哪些是糟粕,必須摒棄!
劉達臨說,要提倡性文明!爸袊豢杀苊獾貢呦蚨嘣,性也一樣,但有兩種發展的可能,一是發展成對性的濫交、放縱和隨心所欲,也就是所謂的‘愛情多元化’、‘賣淫合法化’和‘換妻’等不良風尚的形成;另一種便是,提倡自然、科學、健康的性開放!倍鴦⑦_臨對性的研究,就是要為后者振臂高呼,提倡健康的性自由和合理的性控制,才能構成性文明。
淳樸民風很令人感動
說到這里,劉達臨非常高興,他說,云南各級政府對此非常開明,他為云南人身上透出的敢于接受新事物、淳樸的民風而感動。“在別的城市舉辦性博會,或多或少都會遭遇爭議,但云南人對待性博會卻是超乎我們意料的理性和坦然,喜歡就是喜歡,有興趣就是有興趣,沒有絲毫的掩飾。”
他認為,云南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性文化尚屬未被開發的處女地,非常值得挖掘和研究,希望能收集到各民族性文化方面的文物,來彌補性博物館展品種類上的缺口。劉達臨透露,他將邀請幾位云南學者一起加盟,在條件成熟時,希望能在云南設立一個性博物館分館。
人物簡介:劉達臨與性學研究
劉達臨今年76歲,因為與“性”打交道,他遭遇了無數的非議和委屈。
上世紀70年代末,劉達臨轉業到地方后,在他50歲時進入上海大學工作,主要用社會學方法研究婚姻家庭。隨著對婚姻家庭的研究,劉達臨發現周邊的離婚現象很多。為了研究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他便帶領學生做起了調查,最終發現導致離婚的因素很復雜,但因為夫妻性生活不協調而導致離婚的大有人在,甚至占到了受調查家庭的1/3。同時,當時社會上賣淫、性犯罪的情況也呈現出上升勢頭,婚外戀、婚前性行為也逐漸增多。
劉達臨逐漸將研究方向確定在對古代性文化的研究上,開始收集起了古代性文物,直至1999年,到南京路上開辦有規模的性文化博物館。在他看來,雖然走得曲折、坎坷,但一路有民眾的支持,令他欣慰。(陸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