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起,接力出版社副總編輯、語詞收藏人黃集偉每年都會出一本書《語詞筆記》,記錄當年社會流行的新詞新句。“很傻很天真”、“很黃很暴力”、“打醬油”、“俯臥撐”、“正龍拍虎”、“秋雨含淚”、“兆山羨鬼”……2008年,這些剛剛出現就大規模流行的網絡詞語,讓我們對一年里發生的大事件記憶異常形象深刻。黃集偉認為,“雷詞”(很有震撼力的詞語)多發,成為2008年公眾語文生活的一個新特點。(見7月21日《中國青年報》)
黃集偉先生的《語詞筆記》,是每年度流行語的一個民間版本。實際上,近幾年,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等單位和部門,都會聯合發布一個“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其2007年度的綜合類十大流行語是:十七大、嫦娥一號、民生、香港回歸十周年、CPI上漲、廉租房、奧運火炬手、基民、中日關系、全球氣候變化。如果說“官方版”流行語反映了時代的脈搏,那么黃集偉鮮活、調侃的“雷詞版”則更貼近民間,更像是草根的心跳。
“雷詞”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剛剛出現就大規模流行的網絡詞語,為什么如此受人追捧?其間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態?除了詼諧與幽默,是否還有一種無奈與辛酸?
以“雷詞”“俯臥撐”為例,“關我×事,我是出來做俯臥撐的”,起源于不久前的甕安事件,由于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公眾對官方單方面說法產生了不信任,在無奈中以“做俯臥撐”作為一種發泄與調侃。如今,“做俯臥撐”已經成為公眾對某一社會問題不滿卻不愿意發表意見、甚至做立場中立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代名詞。這種對社會生活的冷漠和消極態度,顯然不是一個公民社會的應有姿態。
可見,“雷詞”的流行,其實是表達機制堵塞后的一種非理性宣泄。正如清華大學一位學者所說:在我們的社會中,利益表達的渠道狹窄。這樣就容易從忍受和沉默跳到極端的反抗,或是從上訪這種溫和的抗議方式升級為極端行為。而“雷詞”正是這種情況下的一種既溫和又極端的表達方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雷詞”爆發折射出的是正常表達機制的不暢。試想,如果政府信息公開再及時、透明一些,如果給予國民的表達機制再暢通些,那么像“做俯臥撐”、“正龍拍虎”這種“雷詞”就可能少一些。(石子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