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對于任何人來說,公民身份顯然先于、高于其職業人的身份。公民的權利是不容其所在的機構侵犯的,不論這個機構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還是私人企業。
面對番茄銷售市場疲軟局面,為幫助農民,貴陽市白云區下發文件,要求轄區各單位干部職工每人購買100斤番茄。(8月31日《貴州都市報》)這一做法確實也能幫上農民,但是不合理、不合法。
面對番茄種植者的困境,政府該不該予以幫助?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如果政府可以幫助這些種植者,那政府是否也應當以同樣方式幫助西瓜種植者、玉米種植者、生豬養殖者?如此一來,市場機制還怎么發揮作用?政府的幫助很可能給當地農民發出錯誤的信號,誘導他們明年繼續大量種植番茄,結果可能蒙受更大損失。
市場的正常運轉本來要求,市場活動主體必須做好承受損失的準備。損失的教訓會讓市場主體在以后進行投資、生產決策的時候,更為慎重而理性。自己對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這正是市場機制高效率利用資源的奧秘所在。
當然,當地政府基于社會穩定的考慮,應當對處于困境中的農民提供幫助(比如可以直接對他們進行生活救助)。但是,這種幫助應當在正常的市場機制之外進行,而盡量減少對市場機制的直接干擾。
首先,當地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對其雇員行使了超出法律之外的權力。確實,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理應服從其所在單位的指令。但有一個前提,即這些指令應當嚴格限定在執行該機關或事業單位的法定職能所需要的事務范圍之內。超出這一范圍,機關單位就不再具有管理這些政府雇員的權力。
因此,當地政府雇員因為同情陷于困境的菜農而自愿大量購買番茄,那沒有任何問題,假定雇員們自愿聯合一起集體購買,同樣沒有問題。但是,假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指令的方式要求公務員、工作人員購買,則可以推定為該機關或事業單位是在法律所界定的正常范圍之外強制公務員和工作人員。
其實,每個承擔某種職業的人都同時具有兩個身份:職業人與公民。而在現代社會,對于任何人來說,公民身份顯然先于、高于其職業人的身份。公民的權利是不容其所在的機構侵犯的,不論這個機構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還是私人企業。
當地政府這種做法也已經超出了正當職能范圍。在這里,區政府似乎成了番茄推銷商,幫助農民向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出售番茄。當地政府并沒有掙錢,但卻實實在在地獲得了“收益”,即獲得了農民的稱贊。但為此買單的卻是政府雇員,這顯然不公平。政府本來也不應當成為番茄經營的中介商人。
總之,政府以不合理、不合法之措施做好事,給市場秩序、治理秩序帶來的損失,盡管看不見,卻會大得驚人。(秋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