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操高遠的人總是陽光的。
10月24日,是彭德懷元帥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彭總故鄉湘潭縣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
在人頭攢動的隊伍中,一位來自山東仕平縣的農民格外引人注目。每逢彭德懷元帥的重大紀念日,他都要自掏腰包從千里外的山東老家趕到湘潭縣烏石鎮。這次,他在彭德懷元帥的墓地前,高高地舉起自己從老家帶來的十米長的紅色條幅——“一個正直的人,大寫的人,中國人的脊梁!”看得出,他內心對彭總的無限虔誠和崇敬。當他花了三天時間,轉了五趟車趕到湘潭烏石鎮站在彭總銅像前時,這位泰山腳下的憨實漢子掉下了眼淚。
46歲的李漢君,是山東仕平縣仕平鎮的一名普通農民。三十年來,他潛心收集有關彭德懷事跡的書籍和資料,共藏書3000多冊,耗資8萬多元。家人和親戚朋友都無法理解,8萬元現金在山東農村能蓋上一幢漂亮的小洋樓,而李漢君一家至今仍住在低矮的四合院里。李漢君告訴記者,目前他正打算在家中籌辦一個以書刊資料、圖片、紀念品為主要內容的“山東彭德懷紀念館”。
寫彭總的書我最愛讀
李漢君只念過高中,但他卻對彭德懷有著一種十分獨特的感情。
“接觸彭德懷的故事,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到了上中學時,我就積累了不少有關彭總的故事。”隨著學識的增加和1978年彭總平反,李漢君對彭總的熱愛之火被點燃了。開始有意識地收集有關彭總生平事跡的文章及寫彭總的書。一開始在縣城的新華書店買,書不多,他就跑到聊城去,“到現在我幾乎合著眼都能找到那幾家書店。后來,我又到濟南去買關于彭總的書。到聊城去是騎自行車,到濟南去是搭車去,常常是一早去,中午就回來了,有時去了,家里人還不知道”。
書買到家,李漢君就在休息時如饑似渴地讀。其中最“解渴”的是在他1982年高中畢業后那段時間。那時他在原來的聊城市武裝部看管槍支,因為比較清閑,再加上武裝部的報紙多,李漢君也就有了大量的時間讀報,讀關于彭總的文章,也就在那個時候,他從報紙的連載中讀到了《彭德懷自述》
李漢君完整看下來的第一本書是《在彭總身邊》。作者景希珍是彭總的警衛員。在這本書里,李漢君第一次看到了真實可親的彭總形象:“他是群眾擁戴的‘彭青天’,張愛萍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彭總正直、倔強,說話開門見山,從不拐彎抹角。”從敬佩彭總的為人到買有關彭總的書,李漢君說這一切“自然而然”。
這輩子和彭總結了緣
與李漢君同年同月出生,且同住一村的一位伙伴,做生意發了財,已是家產數千萬,而李漢君家卻連一臺彩電都沒有,而他還“鉆”在收集彭德懷的書籍里,不但賺不了錢,還要從家里拿錢,為此,他的妻子經常埋怨他有點“神經”,就連他網上購書后上門送包裹的郵遞員,妻子也是愛理不理的。盡管如此,30年來,李漢君收藏了3000多冊關于彭總的書,投入計8萬余元。他把這些書當作寶貝一樣愛護著。李漢君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的那位伙伴在財富上富有,我卻在精神上富有!”
李漢君很清楚地記得,1996年5月25日,這一天他忙完農活回家,發現自己的100多本書被人偷走了。其中許多書彌足珍貴,很難買到。他急得蹲在地上大哭,并為此大病了一場。后來,他多次寫信給出版社、書店,甚至書的作者,說明情況,請求幫忙。他的質樸與真情感動了許多作者和編輯,紛紛來信給他鼓勵并寄來所需書籍,支持他的收藏事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李漢君的“資料庫”收藏更豐。用他的話來說,“俺這輩子算是和彭總結下了緣分,再也離不開了。”
帶病趕到湘潭憑吊彭德懷
同收藏書的愿望相比,李漢君的另一個愿望就顯得有些遙遠了。“我原來想湊齊資料,自己搞些研究,寫點東西,但現在看來憑我的能力很難辦到。”李漢君顯得有些遺憾,但令李漢君感到欣慰的是,就在湘潭縣烏石鎮的彭德懷紀念館開館時,他還把關于彭總的部分書籍排成一個革命英雄紀念碑的形式,拍成照片寄了過來,表示可以在書籍方面給予支援。沒過多久,李漢君就收到了紀念館方面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開館儀式。他不僅給紀念館捐了100多本書籍,還從全家人的牙縫里省出1000元錢捐給了紀念館,以表達自己對彭總的熱愛之情。這次彭德懷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李漢君剛剛做完下肢靜脈擴張手術不到一個月,他忍著疼痛來到湘潭,參加系列紀念活動。
李漢君多次來湖南祭奠彭總,每一次來他都十分虔誠,因為他覺得這是自己“一輩子的事”。盡管路途遙遠,再加上忙秋收和需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李漢君還是在種完麥子后早早地上路了。在烏石,李漢君見到了彭總的侄子彭起超,原警衛員景希珍等人。
這一次,李漢君在湘潭縣參加完彭德懷110周年的紀念活動后,就啟程到廬山,準備到那里再搜集有關彭總的書籍。
記者 劉炬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