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受眾,通稱網友。因為網絡主題的分散、流動和管理缺乏,這個群體絕大多數時間處于散兵游勇狀態,只有在一些重大的活動和事件發生時,才會聚集在一起發表議論,進行群體內部的發言和辯論,并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群體的文化認同。2008年的奧運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網友在網絡上力挺;其他還有關于汶川地震、西藏事件等等,都體現出一種對主流政策和文化的認同。一直到胡錦濤主席視察人民網,和網友交談,都可以視為網友和政府、主流文化之間的蜜月期。
這一方面體現了對國家政策的民意表達,表明了對主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這一過程展示了網友這個獨特群體的存在,并通過網絡虛擬空間和現實實踐的結合行為,鍛煉操演了這個群體,培養了群體初步的文化認同,并逐漸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這集中體現在:通過大事件、新點子、有影響力的網絡輿論領袖三個突破口,嘯聚網絡,制造新的話題和群體性事件,吸引傳統媒體的興趣,分散傳統媒體的報道力,為主流媒體設置議題,從而實現從山林走向平原乃至中心的目標。
從政府和網絡受眾的角度來說,姑且不論其未來發展如何,從目前來看,延長這樣的蜜月期,是雙方共同的目標。政府有管理“權”,網絡群體有“勢”(雖然這樣的“勢”還處于初級、草創的極端不穩定狀態,并且還需要通過利用網絡不斷“造勢”),如何協調好“權”和“勢”的關系,就成為一個將“和諧”目標落到實處并確保長遠的關鍵問題。
從政府角度來說,多年的成功管理,已經形成絕對化的權威。同時,由政府主導的大眾媒體也成為政府“權威”的延伸。因為這樣的國家背景和多年的積累,中國的大眾媒體在其本身具有的“勢”的基礎上有了“權”,形成了屬于新聞媒體領域的獨特的“權勢”范圍和作為方式。迄今為止,從總體上和基本面上來看,政府和媒體的“雙簧”的權威性尚未動搖。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以及在一些大事件的處理上,政府態度日益開明,這樣的權威性還在不斷加強過程中。
但需要點明的是,這樣的加強過程并不是直線式的,其間必然會經歷一些從形式到內容的變遷。尤其是大眾傳播技術的數字式升級換代和便宜、便捷、快速的網絡平臺,使平民掌握了傳播自己觀點的工具技術。在這樣的新興技術的推動下,必然實現個人對信息獲取、傳播從內容到形式上的巨大更新,從而實現了信息—知識在相關受眾群體中傳播、儲存、生產方式的變革。其結果是,受眾已經在這樣的傳播技術洗禮過程中發生了改變,但傳播者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結果,甚至有時因為思維慣性或者技術壟斷帶來的經濟利益(主要是后者),漠視這部分受眾群體的產生和變遷。這樣兩方面背離的結果,就是新型受眾必然要找機會表現自己,以種種方式宣告自己的存在。對此如果處置不當,不僅會帶來情感上的傷害,進而引發網絡輿論的微妙變化,還會逐漸演變為網絡的反叛。
因此,應該珍惜網民與政府、主流文化互動的蜜月期,小心呵護與引導網絡輿論,使這個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嬰孩,逐漸走向成熟。(姜飛)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