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就埋在下面,現在還沒找到。”4月5日,北川老縣城邊的望鄉臺上,孟青川向游客們訴說著。
今年20歲的孟青川是望鄉臺上的一名“攝影師”。他用一臺小數碼相機為前來參觀的人拍照,現場打印,每張收8元,能掙5元。生意好時每天收入100多元,平時也有三五十元。
望鄉臺上,數十名個體經營者每天在這里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兜售紀念品。
在孟青川的照相攤位邊,19歲的夏春菊正在賣紀念品。夏春菊有個16歲的弟弟,地震時不幸遇難。夏春菊賣的照片10元3張,其中一張清楚地標著她弟弟生前就讀的茅壩中學的位置。
經營者多來自板房區
“望鄉臺,我們在這里望鄉,其實,我們望不見故鄉,只望得見悲傷。”這是不久前自殺的北川縣宣傳部副部長馮翔留下的詩句。望鄉臺原本叫三道拐,是通往江油的盤山路邊的一塊墳地。北川老縣城封城后,望鄉臺成為眺望北川的唯一去處。
地震后,人們懷著各種心情奔向北川。就在政府、學界為如何開發旅游爭論不休時,民間已開始實際行動。
望鄉臺的經營者大多居住在任家坪板房區。這個離北川老縣城最近的板房區現在住著4000多人,青壯年大多已出去打工,老人孩子成了這里的主角。地震讓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迅速找到收入來源是他們的當務之急,盡管網絡上充滿了對“地震經營”活動的指責,但還是有不少當地人加入到了經營者的行列。
30多歲的劉斌在望鄉臺銷售祭祀用的香燭紙錢。8歲的兒子在地震中遇難,他也受了重傷,至今還未恢復。他說等傷好了以后,要出去打工,走得遠遠的,在這里做生意就像是一遍遍剝開難以愈合的傷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