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七月三十日電 (記者 甘娜)記者今天一早驅車兩百多公里來到卓琳故里云南宣威市,通過采訪了解到,在離開家鄉幾十年時間里,卓琳一直關心著家鄉的發展,并以不同形式關愛家鄉、回報故里。
宣威市委書記許玉才今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卓琳自從去北京上后,只于一九五七年回過一次宣威,此后再也沒有回來過,但是她以不同形式關愛家鄉,體現在四件事上:一、關心家鄉生態環境建設,宣威是煤炭大市,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她與胞姐浦代英同志捐贈資金購置樹苗,引導宣威開展綠化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二、關心宣威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發展,指出要發展必須結合當地實際,關心宣威火腿產業的發展,宣威火腿名揚海內外,成為釣魚臺國賓館的特供食品,卓琳先生的父親及其家人對此作出了巨大貢獻,F在宣威農業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就是畜牧業,去年出欄二百四十萬頭肥豬,加工兩萬多噸火腿,產值三十六億元,成為當地人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三、關心當地教育發展,通過女兒鄧榕深入宣威實地考察,她說宣威地少人多,必須狠抓教育,目前宣威教育已成為曲靖乃至全省的一塊品牌,高考上線率連續十七年位居曲靖市第一名,今年高考上線率百分之九十一點三,一萬一千四百多人考上大學。四,關注宣威的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從她父親,到她都對宣威歷史很關注,她的侄孫浦江日前與市政府聯系,要規劃保護一批歷史文物。
另據宣威一政府部門人員透露,卓琳自參加革命以后就很少再回宣威老家,她的兒女、直系親屬等都在北京等地,但是這些年卓琳老人還是沒有忘記家鄉人民,還設法為家鄉做點事情。她多次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一次同姐姐浦代英聯名致函家鄉父母官稱:“……我們雖然離開家鄉數十年,但對家鄉人民還是念念不忘,我們現已年邁,常以不能為家鄉多作貢獻而內疚……”還隨信寄出了兩千六百元錢給家鄉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