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倆月來,路過此處“被摔倒”的人“天天有”
昨日記者采訪時,又有一位騎車老人摔傷
看著非常平整的路面,一不小心就把人摔得鼻青臉腫。這段時間,桐柏路與汝河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處路東的快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的銜接部分,給不少市民帶來安全隱患,路過此處“被摔倒”的市民“天天有”,一些人直接被120急救車拉走。昨天記者在現場采訪時,不幸的是又有一市民在此處摔倒。
這里為什么愛摔人
哪兒還有傷人路段
剛修好的路面頻頻傷人,這可太讓市民出行時擔驚受怕了。桐柏路向南至航海路,向北行至冉屯路都重修了,為何單單與汝河路交叉口這個地方成了經常傷人的肇事點?歡迎讀者、道路專家來電探討。
另外,如果你發現鄭州哪個地方還有經常發生摔人的路段,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請撥打本報熱線,本報將盡快轉交給市政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夫妻倆摔得半天起不來
“快來看看吧,又有人在這兒摔倒了。”前日一早,家住汝河小區的張大爺來電說,桐柏路與汝河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處路東,“接二連三地撂倒人。你們不知道,摔得兩個年輕人半天起不來。”記者趕到現場時,摔傷的兩位市民已經前去醫院包扎,路面上只留下摔碎的電動車燈罩等物品。
在一家社區醫務室,右胳膊和右腿嚴重擦傷的市民楊先生疼得直吸氣,一旁的妻子右胳膊和右腿擦傷部位滲著血,流著淚正在接受碘酒消毒。楊先生身上的白色T恤沾滿了灰,運動褲也爛了。他強忍著疼痛說,他和妻子騎電動車經過該路段時,電動車準備從快車道駛上慢車道,結果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就狠狠地摔倒在地,“我們大半天起不來,幸虧路邊的熱心人幫忙。”經過包扎后檢查,醫生建議楊先生的妻子去醫院做檢查,“腰部可能有些損傷。”
“兇手”就是2厘米高的臺階
隨后,記者再次趕往事故地點,發現“兇手”是快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的銜接部分。乍一看和其他剛修的路段一樣,并不能看出這條路有啥異樣,俯身細看,才找到“癥結”:快車道和人行道長約20米的交界處,臺階高出快車道約2厘米。
據負責此段道路保潔的中原環衛工人陳女士介紹,由于高出來的一段路沒有明顯的記號,人行道和快車道的路面柏油顏色也一致,所以不容易看出異常。 “特別是下雨時,路面稍有積水就把高起的路段蓋住了,更難發現路是不平整的。這樣的話,到了下雨天摔著的人更多。”“我負責衛生這倆月,能天天見到‘被撂倒’的市民,傷勢輕的擦破皮肉,被120拉走的也不少。”
市民稱其“鄭州最牛摔人地”
提起這段路,家住桐淮小區的陳大爺有話要說:“我們在樹下乘涼時,經常看到有人摔倒,摔得都可厲害。”“倆月來,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有人摔倒。騎自行車、電動車的都有。”一旁的王阿姨快人快語。她說,主要是路面高度問題,再加上市民騎車時并沒注意到這個臺階,才導致前車輪上不來,車倒人傷。“前天一個女的騎電動車,還帶著孩子呢,上臺階時,大人和孩子一起摔下來。車摔壞了,車身上的塑料板碎了一地。人也站不起來,打電話喊來家人用面包車送到醫院。”
昨天上午,記者正在附近采訪時,一位老人騎自行車經過這里,沒能躲過小臺階,狠狠地摔倒在地上,鏡片都摔碎了,地上流了一大片血,一熱心市民打電話求助,救護車將其送到附近的醫院。一位路過此處的穿藍色T恤的小伙子幫忙時對記者說,上個月他也在這兒摔了一跤,“看我的眼鏡,這是剛配的。身上的傷到現在還沒好。”說著他撩起褲腿,膝蓋處有明顯的擦傷痕跡。“我看這個地兒,應該是鄭州最牛的摔人地兒!”
BRT項目部將派人去現場查看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上快速公交項目部綜合處,一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了出事地點,他說截至7月24日,桐柏路的道路驗收移交已結束,“由市政質檢站負責驗收,接收單位是市政管理處。”他表示會向領導反映并派人到現場去查看。 晚報記者 馬燕 實習生 李盼盼 袁婕/文 晚報記者 王銀廷 實習生 白潔/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