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安徽霍山28名感染丙肝的血透患者中的一名患者被人發現死在家中。這一消息好似一顆炸彈,使這起似乎畫上句號的丙肝事件再次被引爆。
今年11月份以來,在安徽霍山縣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多名病人相繼發現感染丙肝。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在霍山縣醫院治療的57名血透病人進行丙肝抗體檢測,發現28名患者丙肝抗體呈陽性。
血透室多名病人感染丙肝
今年28歲的程海軍是個貨運司機,有年邁的父母、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僅3歲的孩子,經濟上雖不富裕,但也是衣食無憂。
去年10月底,他因患尿毒癥在霍山縣醫院進行血液透析。在住院之初,霍山縣醫院就對他進行了相關的體檢,當時并未發現乙肝、丙肝等傳染性疾病。一年多來,他都是周一和周五到醫院進行血液透析。他說,自從查出尿毒癥后,至今因為血液透析和用藥已經花費7萬多元了,家里的經濟早已捉襟見肘。
但這并不是最糟糕的。今年11月10日,在霍山縣中醫院出具的化驗單上,丙肝抗體陽性的結論卻再次考驗了他的心理承受極限。
“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的檢查我都是正常的,現在怎么會患上丙肝呢?”心有疑慮的程海軍跑到安徽省立醫院檢查了一下,最終確認感染上了丙肝,而且情況非常嚴重。
感染上丙肝的并非就他一個人。經六安市衛生部門初步調查,在今年到霍山縣醫院血透室血透的尿毒癥患者中,初步發現28名患者丙肝抗體陽性,其中9名患者系血液透析前原有丙肝抗體陽性,為輸入性感染。
事件發生后,安徽省霍山縣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醫院布局設置不合理、消毒不嚴格、記錄不全面、管理制度不健全、業務人員培訓不到位、責任意識不強、管理不規范、監督管理職責沒有認真履行等問題,是這起醫源性感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院內感染擊中管理漏洞
患者王道全說,霍山縣醫院血透室在管理上存在問題。他住院以后,發現病床上的被子上有血跡,有時候外面送飯的人也都可以直接進入血透室。護士打針穿刺時,手也沒有嚴格消毒,還經常不戴手套。
“攜帶丙肝病毒的和沒攜帶丙肝病毒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床、同一臺機器�!蓖醯廊囊粋€感覺是,霍山縣醫院血透室存在“臟、亂、差”的問題。
血透病人孫志龍也表示,血透室不是封閉的,很多病人透析時家屬也在旁邊,還有小孩跑進來玩。夏天的時候蒼蠅蚊子都在里面飛。做血透的時候手不能動,墊手的紙也沒換過,都是這個病人用了下個病人接著用。
記者在采訪時也了解到,在該院透析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曾到其他醫院做過透析治療,也有少數透析病人在醫院附近租房合住。這樣的情況極易造成交叉感染,后果嚴重,但部分醫務人員對此未履行告知職責。
事件發生后,衛生部和安徽省衛生廳、六安市衛生局的專家深入實地調查發現,霍山縣醫院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醫院雖然設置院感室、護理部、醫務科三個科室,分別承擔著院內感染、護士操作培訓、醫生專業業務指導管理和督查的責任,但在實際運行中,三科室的管理制度只是寫在墻上,沒有人認真檢查執行情況。
當時的霍山縣醫院院長葉義軍也承認,醫院血透室確實存在流程不完善、操作不規范等問題。雖然對普通病人和傳染病人采取了分機透析,但沒有分區域;在操作流程中,醫護人員可能也沒有太注意一些細節。
安徽省衛生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規定,醫院的各科室要按照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進行隔離,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藥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羯娇h醫院發生的多名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事件,其罪魁禍首還是醫源性感染。而在醫源性感染的背后,暴露的都是流程不完善、操作不規范等醫院管理混亂的問題。
血液透析多人同機很普遍
據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將血液導出體外,借助儀器的力量清除毒物;其間血液會接觸透析器、透析液、回路管等器械。血液透析可能導致感染的環節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輸血、使用血液制品、透析器的復用、多人共用一臺透析機、免疫力下降導致的日常感染等等。
患者王道全表示,院方對攜帶丙肝病毒的和沒攜帶丙肝病毒的人并沒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也沒有做到專機專用。而且,該縣醫院血透室的布局設置不合規范———血透室沒有病人、醫務人員雙向通道,沒有專用通道,沒有明確的專用治療室、專用治療機,各功能區域劃分不清。
在具體透析操作中,操作人員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機器、人員、物品消毒,感染和非感染病人沒有做到分開專人治療和護理,隱性感染患者與正常透析患者存在交叉感染隱患等等。
“這在全國來說并非是個例。全國血液透析‘多人同機’感染丙肝的,不只是安徽霍山。”安徽省一家知名醫院的醫務人員告訴記者,在今年3月份,山西省就曾曝出多名患者因血液透析“多人同機”感染丙肝的事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