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1日電(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沈蘭)2001年1月22日(農歷臘月初八),是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臘八節。杭州佛教協會會長、靈隱寺監院釋光泉今天告訴記者,今年靈隱寺臘八節施粥二十萬份,規模之大在中國目前還是空前的,“宗教場所在配合政府完成旅游功能外,不能忘記自身的教化功能。”
追本溯源:臘八施粥始于南北朝
臘月就是農歷12月,根據古書記載,在中國遠古時代,“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祭,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其中以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稱臘祭,農歷十二月也就稱為臘月,舉行臘祭的那一天就是“臘日”。從先秦起,臘日都是當成“年節”過的,只是時間并不固定在臘月初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12月初8固定為臘八節。
臘八節的主要活動就是吃臘八粥。關于臘八粥的傳說也很多。據《佛本行集經》介紹,釋迦牟尼出家前,曾嘗試過6年的苦行,不但毫無收獲,反而身心疲憊,于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獻的乳糜,在農歷12月8日,終于走向以智慧解脫正道。
自從佛教傳入我國,“臘八粥”也同時傳入中國,宋代民間已開始流行吃臘八粥了。至清朝,吃臘八粥更為普遍。每年農歷12月初八,皇室就在雍和宮內萬福閣等處,大鍋煮臘八粥,并請來喇嘛僧人誦經。
另有說法,臘八粥是從“打齋飯”發展而來的。古代寺僧用籮筐沿門乞食,挑回寺內。食之有余,則將飯菜曬干收藏。到臘八節早上,用以制成粥,回報信施者,并為之祝福。故而,民間有“千年冷缸飯,一日臘八粥”之說。
靈隱寺: 施粥20萬份居中國之最
清代詩人李福曾作《臘八粥》詩,“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因此臘八粥又稱為七寶五味粥。吳曼云《江鄉節物詞•小序》云,“杭俗臘八粥一名七寶粥,本僧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可見杭州很早就有在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釋光泉告訴記者,靈隱寺今年有2000名義工參與燒粥,“今天已經贈送1000份給香客,明天還將有十萬份要贈送。此次靈隱寺臘八節施粥二十萬份,規模之大居中國之首。”
由于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棗、粟、蓮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多年來杭州靈隱寺一直在臘八節這一天施舍臘八粥,今年更是大手筆重金購買質優的桂圓、白果、蓮子等原料。
施粥目的:教化比金錢更重要
“在今天少有人還會因為吃不飽飯而饑腸轆轆,但施臘八施粥的意義依然存在。”釋光泉表示,靈隱寺施粥既是為了向信眾傳送吉祥,同時還要更好的推崇傳統民族文化。“當前西方文化正潛移默化進入中國,這本無可厚非。我們也有民俗,要好好保護它們。俗文化作透了,就是大俗大雅。”
釋光泉認為,隱寺如此大規模的施粥不僅為了紀念傳統節日,是要讓更多的人體驗到佛教的慈悲精神。“在經濟的浪潮下,教化信徒比金錢更重要。以后杭州靈隱寺將會在更多的節日里推出免費門票活動。”
據悉,從明天開始杭州六大寺廟開始免票施粥,舉行臘八“祈福法會”,祈禱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人民幸福,以進一步展示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及東南佛國的人文魅力。(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