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臨,孩子們從學校回歸家庭,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危險”,采取把孩子鎖在家里的方法,豈料,這一鎖反倒更危險。記者從上海幾家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期發生了多起兒童墜樓、跌傷等意外事故。根據統計,家庭已成兒童意外傷害最高發的場所,寒暑假也成為“意外高發時段”。對此,有專家指出,家庭必須讓孩子適度“體驗危險”,這樣才能提高應對危險的能力。
5-10歲兒童更易出事
“以往我們總認為0-4歲的兒童需要家長特別小心,實際上,5-10歲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意外。”新華醫院兒內科副主任薛海虹表示,0-4歲的兒童發生意外主要是家長在看護時麻痹大意,但是對5-10歲的孩子,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大了,可以省心了”,哪知正是由于對孩子的能力估計過高,導致孩子發生跌落等意外傷害。
近一周內,新華醫院就接收了兩起兒童高空墜樓事故,均為七八歲的兒童。據醫生介紹,這些孩子多為雙職工家庭子女,孩子獨自在家缺乏看護,“因為好奇爬出了窗外”。
“家長必須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好奇天性。”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的陳其民醫師指出,居家裝修必須考慮安全因素,比如不宜在窗戶陽臺旁放置低柜,以防兒童攀爬。“現在部分家庭裝修偏愛落地窗和跳窗,兒童并沒有風險評估意識,爬上窗臺就很危險。”
家庭安全“亮紅燈”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墜樓、跌傷、中毒等在內的一系列意外傷害,已成為兒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上海,根據兒童醫學中心護理部意外傷害課題組的最新抽樣調查,我國因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占兒童死亡總量的26.1%。根據我國疾病檢測和傷害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測算:估計全國每年約4000萬中小學生遭受各種意外傷害,有1360萬人需要門急診治療,335萬人需要住院,正常功能受損的有120萬人,致殘達40萬人。
根據一項意外傷害發生場所統計,家庭已經以26%的發生率成為“對兒童而言最危險的地方”,高于學校、公共場所、運動場所等地,而寒暑假則成為兒童意外傷害“高發時段”。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急診護士長高愛萍回憶,去年暑期,光墜樓事故一星期內就接連發生三起,3個孩子中1個死亡、2個重傷。
隨著春節的臨近,兒科醫生根據往年經驗估計,除了墜樓,可能還會發生更多意外傷害事故。“觸碰電線插座而觸電、把筷子插進鼻孔里、誤食塑料袋引起窒息……每年假期都會有大量遭遇意外傷害的兒童被送進醫院,當然,春節里還有不少因燃放焰火不當引發的燙傷、燒傷。”
需讓孩子“體驗危險”
今年寒假,許多雙職工家庭又一次無奈地把孩子放在家里“一鎖了之”。對此,心理專家指出,此舉不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還容易誘發悲劇。
“長期獨自在家的孩子,語言功能、社交能力堪憂,一些孩子可能出現‘重返社會障礙’。”上海交通大學心理指導中心劉曄萍指出,原則上,學齡前兒童一定要找人看護,七八歲以上的孩子,家長應幫助他們設計有益身心的假期計劃,可以多與伙伴一起玩耍,參加手工技能興趣小組等各種活動。
在劉曄萍看來,把孩子“鎖在盒子里”最危險,“孩子們的好奇心超越成人的想象,但是現在大部分家庭缺失‘安全教育’,只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什么都不準碰、什么都不要開’,一旦發生意外,孩子們缺乏‘應對危險’的能力。”
現在,已經有一些家長采用“體驗危險”的方式教孩子認識處理危險,比如孩子對水壺中的熱水發生好奇,會伸手去觸碰,家長就會把人體可適應的熱水,倒在孩子手上,讓孩子體驗“被燙的感覺”。在劉曄萍看來,這些屬于“明智的家長”,“在體驗中學習,孩子才會印象更深刻,但是我們往往讓孩子在事故中‘學習’,只怕后果追悔莫及。”(唐聞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