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恐歸嗎?”眼見春節氣氛日漸濃郁,這句話卻成了當下年輕打工者最愛使用的一句問候語。在許多地方,回家過年意味著大派禮物、大送紅包,這對年輕人來說已變成沉甸甸的負擔,造就了一批春節“恐歸族”。
城市開銷大 入不敷出
“爸,昨天你問我存了多少錢,我說存了有八千多。你有點不高興,說工作都大半年了,3200元一個月,怎么也得存一萬五啊,我沒敢支聲。爸,我是真的不敢說,其實我卡里只有不到500元,房租300元過幾天也要交了,桌上只有幾袋方便面……”這是一位網友寫給父親的懺悔信,該信近日發在網上并迅速成為熱帖,引發了“北漂”、“南漂”的強烈共鳴。
小研在電話那一端告訴記者,工作快一年了,她的月工資只有2000元。盡管在北三環的一棟80年代老樓里租著一間客廳做落腳之地,但除去房租剩下的1500多元仍令她捉襟見肘。年關將近,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年終獎金上。昨天,小研徹底失望了,拿著一個封了100元的紅包,她有撕掉它的沖動。小研一想起住在貴州山腳下對她寄予厚望的父母,臉上就難見笑顏。
上有老下有小 紅包太多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話說得輕巧,可是沒錢回家的滋味兒,你受得了么?”25歲的魏宇是一名電子工程師,在一家民營企業領著稅后7000元的月薪。這在他的同學中,已算上乘。但他說:“我也恐歸。”
昨晚,魏宇推著滿滿的購物車來到超市收款臺,從車中依次掏出兩盒宮廷糕點、5袋烤鴨、20袋果脯、10條中南海香煙,還有積木、賽車模型、洋娃娃、益智玩具等。結賬時,他手中晃著信用卡對記者說:“幸虧這世上存在著這個好東西。”隨后,2000余元的消費記錄被輸入這張信用卡。
自從前年跳槽后有了較大的收入增長,魏宇決定孝敬給家中老人的錢也必須有明顯提升。爺爺奶奶給3000元,爸爸媽媽給3000元,親友家的小孩每人紅包200元。去年春節這么做的,今年也沒理由不照辦。但是,魏宇發現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每月房租和水電費就要花去近2000元,吃飯至少要1500元,交通費500多元,電話費100多元。半年前我交上了女朋友,后幾項費用全都得再乘以二。”就這樣,魏宇今年發現自己啥錢也沒存下。
網友總結“五大怕”
除了囊中羞澀的尷尬外,網友們還總結了春節不敢回家的其他“五大怕”:一怕飯局“車輪戰”,二怕春運壓力大,三怕父母逼婚事,四怕往來人情債,五怕節后綜合征。
一名網友用悲傷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恐歸”心情:“在故鄉,我們是父老鄉親眼中的英雄,只有散落四方的兒時伙伴聚在一起時才能看出彼此的疲憊。在城市,我們都是卑微的蟻族、永遠無法融入進去的漂泊客。”
目前,各大網站都開始了關于“恐歸”的調查。在一項名為“你為何不敢回老家過年”的調查中,有43%的人選擇因“回家過年開支太大,承受不起”而恐歸。受訪者中,有八成比例是未婚男女,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九成。
專家認為 不要誤解父母
北大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與子女分離一年,父母在過年時只是希望孩子人到眼前,團團圓圓吃頓飯。有些年輕人恐懼回到家鄉無法面對父母的期許,也許是誤讀了父母的意思。”不過,夏學鑾同樣承認,當下也會存在用金錢衡量子女是否成功的父母,“但我相信這是少數。”(黃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