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宜昌城區西陵一路附近發生一起搶劫案。令人驚訝與嘆息的是,5名涉案嫌疑人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僅僅12歲。他們攔截一名19歲的過路女子后,持刀逼其下跪,劫得60元現金及一部手機,并大呼“我們劫財不劫色”。隨后,5少年逃跑時被CBD保安抓獲。
【抓 捕】
保安深夜抓搶匪
3月21日凌晨2點52分,5名少年跑進宜昌CBD中心商務區后廣場,他們一路飛奔,并不時扭頭回望,引起當班保安的警覺。
隨后,一對青年男女追到后廣場保安值班崗亭,詢問保安是否見到5個小孩,并稱女孩剛剛遭遇5名少年搶劫。
據CBD中心商務區保安部安防副經理李飛介紹:當時有10多人值班,得到求助后,他們通過監控器鎖定了幾名少年的方位,隨后開始搜尋。
李飛稱,監控錄像顯示,5少年在商務大樓四樓轉悠了一圈,然后搭乘電梯準備返回一樓。保安立即守候在電梯口,5名少年剛一走出電梯,便被抓獲。
經受害女孩指認,這5名少年正是先前搶劫她的5人。隨后,趕到現場的西陵公安分局鼓樓街派出所民警將5人帶走。
【遇 劫】
搶匪竟是少年郎
受害人龔小姐今年19歲,住在西陵一路附近。她在派出所里回憶起遭搶經過,仍心有余悸。
21日凌晨2時許,她下班后獨自步行回家。當走到西陵一路兒童公園側門時,她隱約感覺有人跟蹤,遂加快腳步,并打電話通知男友下樓接她。
哪想她剛走進西陵一路旁漢宜路巷子,突然被人推倒在地。接著,有人掏出硬物抵住她背部,聲稱“搶劫”。出于本能反應,她大聲呼喊尋求幫助。哪知,一人用手捂住她嘴巴,輕聲說,“我們劫財不劫色”。龔小姐仔細一看,搶劫自己的原來是5名少年,有幾個還稚氣未脫。
龔小姐說,5名少年見自己大喊大叫,有的拉胳膊,有的捂嘴,將她向前拖行了10多米。幾人還持刀威逼她下跪,并從身上搜走60元現金及一部手機。隨后,5人逃向CBD中心商務區。
【震 驚】
犯事者稚氣未脫
昨天中午,記者在鼓樓派出所刑警中隊見到了5名少年。據民警介紹,他們最小的僅僅12歲,系小學六年級學生,最大的也只有16歲。
記者看到,12歲的小華(化名)身高不到一米四,臉上稚氣未脫。“別拍照,我還要上學,”見記者拿著照相機,另一名14歲的少年扭頭驚呼。記者了解到,5少年中,3人系學生,另兩名14歲少年初中未畢業便輟學。
記者了解到,5人中最大的小石 (化名)16歲,是沙洋人,去年9月離家出走到宜昌,一直過著流浪生活。
小石說,3月21日凌晨1時許,他打算到夷陵廣場免費取水點喝水,路過廣場路口時,他看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幾個少年正在撬一家報刊亭門窗,遂提出大家一起“弄點錢花花”。
小華等人撬開報刊亭門板,偷得一些硬幣和香煙。隨后,有人提議再找路人弄點錢,5人一拍即合,在西陵一路選擇了龔小姐。
【痛 心】
少年離家入歧途
小石坐在椅子上,一直把頭埋在雙腿之間,從未直視民警和記者。當問及父母時,他流淚了。
小石說,去年9月,他初中畢業后考取當地一家普通高中,但他想讀技校,與父母發生分歧。有一天,他為此挨打,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來到宜昌,當時身上僅帶著30元。
“我最喜歡吃湖南米粉。”小石說他最喜歡去商業步行街,因為那里經常有人把吃不完的湖南米粉丟棄在路邊。
“冷了,到住宅小區偷幾件別人晾在外面的衣服;餓了,街邊撿點剩飯、菜,偶爾賣點飲料瓶,換錢后買白米飯到夷陵廣場飲水點吃泡飯。”小石說幾個月來自己就是這樣“混”過來的。
隨后,記者和民警隨小石來到他的棲身之所——一拆遷工地未拆完的廢棄樓梯口。在和小石的閑聊中,記者問他有什么要求,他說想去新華書店,“我喜歡看軍事和冒險類的小說”。
【反 思】
“問題家庭”是根源
除小石外,另4名少年均為“留守”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記者了解到,小華等4名少年還在宜昌平湖轄區“犯過事”。鼓樓街刑警中隊一辦案民警說,該案中,幾人攜帶了4把匕首,并有3人掏出來抵住受害人,與其他少年團伙犯罪相比,持刀作案不僅惡劣,還十分罕見。
辦案民警認為,“問題家庭”是他們迷途的主要原因。他介紹說,“問題家庭”主要有單親家庭型、家長不管型、暴力家庭型等,“這些家庭的孩子物質生活和精神教育大都先天不足,無法上學或學習不好,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和壞人利誘”。
辦案民警建議,應重視社區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作用,對無暇教育子女的家庭或無父母、無能力教育子女的特殊家庭,要立足社區,輻射家庭、學校、單位、司法機關,廣泛建立未成年人幫教網絡,以防這些孩子游蕩街頭,走上邪路。
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詢問幾名涉案少年。
編后:
他們還是稚氣未脫的少年,本應在學校聆聽老師的教誨,在家里享受父母的關愛。而現在,他們卻走進了派出所,接受與他們的年齡本不匹配的“教育”。
他們的行為固然令人可恨,但我們仍然需要用一種溫和眼光去看待他們,畢竟,他們還少不更事。當其中一名少年說出“別拍照,我還要上學”的時候,當小石流淚的時候,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他們和所有人一樣,“人性本善”。
幾名少年都有一個相似的背景:他們都來自于“問題家庭”。人們常說,家庭是小孩的第一課堂,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才誤入歧途。關注留守兒童的呼吁已經有許多年,但又有多少落到了實處,在責怪這些少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大人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三峽晚報) (記者 王獻科 庹云峰 通訊員 陳丘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