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小長假,除傳統(tǒng)的拜山祭祖外,網絡祭祀這一新潮的懷念方式也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
記者在網上輸入“網祭”,就有數百個關于網祭的網站出現。據悉,目前這類網上祭祀服務大多為免費。網民可以在虛擬的空間里為先人上香、祭酒、獻花、點歌,還能上傳其照片及生前故事等。
“親愛的老爸,今天是您離開我們的第十一個清明節(jié)。很抱歉,因為女兒在上班,不能和家人去看望您,也不能給你燒紙了。在這里,女兒為您獻上一杯酒,愿您在天堂里天天快樂!”在廣州打工的玲玲留言道。記者發(fā)現,在某著名祭奠網上,像這樣的懷念親人的留言多達上萬條。
除了祭奠自己的親人,在非典、汶川地震公祭網上,數千名網友通過上傳當年的圖片、鮮花、點歌、在網上點蠟燭等方式表達哀思。在“民族魂”上的“葉欣紀念館”,已有數百萬網友給因公殉職的廣東省中醫(yī)院護士長葉欣留言表達崇敬和懷念。在汶川館、毛澤東紀念館、抗戰(zhàn)先烈祭奠堂幾個熱門的網祭館上,獻花人數均達到七八百萬人。
在“百度貼吧”一項名為“您是否認同網上祭奠?”的調查中,共有3504位網友參加投票,持認同態(tài)度的占47.2%,不認同的網友比例則占到了52.7%。
“能克服地域和時間限制,屬于典型的綠色低碳殯葬形式,”一名網友表示,網絡祭祀“節(jié)省了資源”,為“很多由于時空關系無法到現場祭祀的人”提供了一種途徑。
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網絡祭祀太過于簡單方便了,顯得有些敷衍,清明節(jié)一年才一次,還是到墓園拜祭更符合傳統(tǒng)習俗,對逝者更尊重。”甚至還有人稱,網絡祭祀是“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陌生造成的”。
今年清明期間,有人在愚人節(jié)進行網絡“惡搞”———給“活人”辦網上紀念館,對此,不少市民認為這暴露出相關部門對于網絡拜祭和網祭館還缺乏正規(guī)、統(tǒng)一的管理。
“畢竟網絡拜祭還是屬于新生事物,總會出現一些不足之處,但初衷是好的。”一名網友稱。 林泓、曹佳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