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4月10日 22: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三條簪”也稱“三把刀”,曾是福州古代流行的一種發飾,它由三根銀簪組成,簪的形狀扁平如劍,刻有花紋,插在發髻之間。隨著福州傳統裝束技藝“三條簪”持續“出圈”,越來越多人來到福州,都會選擇體驗一把這別具一格的裝束。不久前,福州“80后”武術老師肖師芝結合“三條簪”的形制特色與武術中近身搏斗的基本招式,自創了一套“千月簪法”,將“三條簪”防身武術成功活化。4月9日,中新社記者在福州約訪了肖師芝。
從武當山學成歸來后,肖師芝在福州創立了太極書局。2024年6月,“福州傳統妝束技藝”列入鼓樓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塵封已久的“三條簪”造型得以“重現”。如何“三條簪”動起來,更好地展現福州女性“執簪為劍”的剛烈與不屈,肖師芝便萌生了一個想法。肖師芝告訴記者,“三條簪”的形制十分符合近身短器械快速出擊、靈活閃躲避敵的特點,于是她便利用這樣的形制特點,融入刺、插、穿等短促發力的動作,摸索出了一套包含十種招式的武術套路,取名為“千月簪法”。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