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解說】在長春市東大橋北側,有一所廢棄的小學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叫東大街小學,而許多長春人都不知道它的前身叫龍王廟小學,是長春最早的獨立官辦小學。在老長春人的印象里,龍王廟小學校原址,是一座歷史建筑,它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從1907年到2012年,歷經(jīng)百年滄桑,如今這里卻被拆除,成為一片廢墟,令許多長春人感到惋惜和失落。
【解說】4月19日,有知情人報料,稱這個有著100余年歷史的龍王廟小學原校址被拆除了。當日下午中新社記者來到現(xiàn)場,看到的只是一片磚頭和瓦礫,一塊塊超大尺寸青磚成為歷史的標志,F(xiàn)場唯一一塊已經(jīng)腐朽的木頭靜靜地躺在磚頭和瓦礫之上,遠處停放著一輛拆遷用的工程機械。在廢墟邊上幾位老者無奈的望著眼前這片廢墟,原來他們都曾經(jīng)在這里上過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說,他1966年在這里上學,當時剛剛8歲。在南側的一片廢墟處是最早的教室,東西向一共五間教室。在這里他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光。
【解說】在長春市東大橋北側,有一所廢棄的小學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叫東大街小學,而許多長春人都不知道它的前身叫龍王廟小學,是長春最早的獨立官辦小學。在老長春人的印象里,龍王廟小學校原址,是一座歷史建筑,它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從1907年到2012年,歷經(jīng)百年滄桑,如今這里卻被拆除,成為一片廢墟,令許多長春人感到惋惜和失落。
【解說】4月19日,有知情人報料,稱這個有著100余年歷史的龍王廟小學原校址被拆除了。當日下午中新社記者來到現(xiàn)場,看到的只是一片磚頭和瓦礫,一塊塊超大尺寸青磚成為歷史的標志。現(xiàn)場唯一一塊已經(jīng)腐朽的木頭靜靜地躺在磚頭和瓦礫之上,遠處停放著一輛拆遷用的工程機械。在廢墟邊上幾位老者無奈的望著眼前這片廢墟,原來他們都曾經(jīng)在這里上過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說,他1966年在這里上學,當時剛剛8歲。在南側的一片廢墟處是最早的教室,東西向一共五間教室。在這里他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光。
【同期】(長春市民)我天天在這過,就這里一拆了我都感到挺難受的,說實話。這學校的環(huán)境那時候比周圍幾所小學都好。
【解說】侯先生今年72歲,是個老長春人,這里也承載著他太多兒時的記憶。而且他的兩個孩子也都在這里上的小學。他告訴記者,人年齡大了總喜歡懷舊,這么多年了他每天都會來這看看,回味一下當年那些曾被遺忘的時光。
【同期】(長春市民 侯先生)這小學中間是龍王廟有龍王像,比我大的孩子就帶著我來過這院里,后來國民黨扔炸彈把三大殿炸飛了,解放后1952年重新修建,就更名為東大街小學,原來叫龍王廟小學。
【解說】據(jù)史料記載龍王廟小學校原址曾是一座不大的廟宇,是當時長春人拜龍王、求雨水、祈豐年的場所。清朝末年,全國各地開始創(chuàng)設新學。1906年,一位名叫商震的北洋學生在此籌劃資金創(chuàng)辦起了學堂,叫普及學堂,學校暫設在財神廟內。第二年學堂遷移城外龍王廟。當時學校有教師兩人,設有兩個班,學生60多人。老百姓就叫龍王廟小學,這也是長春最早的獨立官辦小學。
【解說】那么這樣一所清朝末年創(chuàng)辦的長春第一所獨立官辦小學到底是不是文物保護遺址呢。記者撥通了長春市文物局的電話。
【電話連線】(長春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近現(xiàn)代遺物遺址來講,咱們偽滿建筑是長春的一大特色,偽滿附屬地殖民地的這些有很多是文物保護單位,(但是據(jù)說這個龍王廟小學是清朝末年的)。你提供的信息我們掌握一下,等我們第九批文物單位時我們也許到那考察一下。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也申報列入。(那現(xiàn)在這地方被扒了你知道嗎)因為它不是我們文物單位,不歸我們管,我們也不清楚。
【解說】隨后記者從長春市南關區(qū)規(guī)劃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是長春市伊通河管委會把這個小學舊址拆掉的,準備要這里建成綠地。從龍王廟小學到解放后的現(xiàn)代課堂,這個地方走出多少學子,人們已無從考證。2001年,東大街小學又并入東大小學。這座小學校址一度被廢棄。如今變成一片廢墟,許多老長春人唏噓不已。
劉權尹長春報道
分類名稱: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