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10月26日 21: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同期】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 湯恩平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需要理解,中國的研究在西方是很需要的,西方的研究在中國也是很需要的。
【解說】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學術出版機構之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與中國學術界有何淵源,如何合作共贏?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Niels Peter Thomas)博士。
【解說】1985年,十幾歲的湯恩平便與中國結緣,他從德國來到北京居住和學習。生活在大學校園的湯恩平每天都能見到研究人員并和他們交談,這一經歷讓他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認識到科研中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同期】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 湯恩平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85年,那時還只有十幾歲,生活在大學校園里,每天都見到研究人員并與他們交談。現在我在中國感到非常舒適,每次到北京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從少年時代起,我就認為我們需要相互交談,互相學習,一起改變世界,這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并有益于人類。作為施普林格·自然的代表,我覺得我們應該努力做得更多,鼓勵所有人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對于期刊和圖書出版而言,無論什么形式,不管是開放獲取,還是訂閱模式;無論什么學科,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我們都需要東西方的合作。
【解說】從1973年在廣交會與中國建立聯系,施普林格與中國的交流日益密切,2022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期刊發表中國學者近10萬篇文章,出版圖書近千部。
【同期】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 湯恩平
我們在新中國的首次正式亮相是在1973年,那時施普林格在廣州參加廣交會。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施普林格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作者出版著作。去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2000多種期刊2022年發表中國學者近10萬篇文章,出版圖書近千部。我們著眼于所有學科,助力全面傳播這些知識,幫助中國和西方的研究人員聚攏在一起,以便他們相互合作,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這不僅有助于中國科學進步,也有助于整個世界的科學進步。
【解說】在湯恩平看來,由于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國科研人員相較而言更加謙虛低調,但對于中外研究人員他給出了同樣的建議,便是尋求國際合作。
【同期】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 湯恩平
中外科研界之間的差異,其實比多數人所認為的要小。他們多數人面臨著一樣的困難、問題和挑戰,通常是關于資助、資源獲取、終身教職的競爭等。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推進科學和科學原理的想法都非常相似。當然,中外學術人群之間也存在差異,因為他們成長于不同的文化之中。比如,中國文化對謙虛有著根深蒂固的要求,因此許多中國研究人員會回避跟媒體談論自己的成就。雖然并非所有西方的研究人員都善于與媒體溝通,但有些人更擅長于推銷自己的成果。我對中外研究人員有同樣的建議,就是去尋求國際合作,發展自己的聯系網絡,包括與海外研究人員的聯系網絡。
董語飛 孫自法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