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的操盤者,如今可能成為市場考驗的第一棒。
根據不完全統計,新基金今年上半年共發了1000余億,前5個月有近40只偏股基金成立,其中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17只,配置混合型基金2只,QDII基金4只,指數型基金14只,規模和數量不少。從成立時點來看,1月份成立2只,2月份成立10只,3月份成立7只,4月份達到高峰12只,此外5月份成立7只。
不過,如此之多的基金,其中倉位卻大多不高,這是根據基金的凈值走向來判斷的。
具體來看,17只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收益分化相當之大,7只跌幅不足5%的基金,表現最好的成立以來跌幅僅為0.63%,無論怎么看都是超輕倉位。相應于此,也有7只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的達到19.60%。與同期指數跌幅相比,估計也是7成倉位了。
從2只配置型的混合基金來看,成立以來跌幅分別為8.90%和10.78%。這固然與兩只基金歷史成立的時間較早有關,但是,能夠守住10%左右的跌幅,也意味著基金經理較多地使用了波段操作、乃至下跌風險管理的凈值策略。
最有意思的是指數型基金。上半年就屬指數基金發的多,大概成立14只。但其中,竟然有5只跌幅不足10%,表現最好的基金成立以來跌幅為6.60%;這顯然表明指數基金在充分運用其建倉期間的契約范圍,為投資者爭取盡量少的凈值損失。連指數也作上了“主動操作”,可想而知,這個市場里的新基金是怎么個操作思路了。
說新基金難度大了,是因為目前市場突然出現了反彈。反彈當前,對于一直輕倉的新基金來說,自然是不錯的加倉機會,但也構成了不小的挑戰。前期的輕倉策略獲得了相當的超額收益,但是若不在市場反彈前半期把倉位加回,則過輕的倉位很快就會從優勢轉為劣勢。若是此輪反彈較為強勁,而同行中有基金成功把握,則一上一下后,行情的變化恐怕又會成為新的差距。
但如果輕易加倉,則反作用亦大。一方面,對于有些品種來說,比如指數基金,在完成建倉后,其建倉期優勢也告結束,未來投資則主要看指數表現了。這種決心是比較難下的。另一方面,若是市場行情判斷錯,則實際的問題也大。面值壓力、客戶壓力乃至操作種種困難都接踵而來。因此,反彈對于新基金的操作者而言,確實是個難度非常大的事情。本報記者 周宏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